□蔣鑫 崔穎 張亞東 報道
本報東阿訊 劉集鎮把“農業固鎮”作為全鎮的“五大工程”之一,以農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以農業産業化為導向,確定了力爭三年之內實現“戶均一畝果、人均半畝菜、畜牧小區村村蓋”的發展目標。“2013年,劉集鎮共落實油用牡丹2600畝;新發展蔬菜2400畝,達到1.2萬畝;新發展優質果園2900畝,達到1萬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1家,達到97家;新增規模化養殖小區39個,達到260個,‘戶均一畝果、人均半畝菜、畜牧小區村村蓋’的局面逐步形成。”3月30日,劉集鎮黨委書記溫培峰説。
溫培峰告訴記者,劉集鎮結合自身實際,對全鎮農業産業進行了規劃佈局。以池中路為中軸發展大棚蔬菜産業,建設“十里白色長廊”;以賈劉路為中軸發展優質果木産業,建設“千畝綠色園區”;發揮十二處大型養殖基地的示範作用,“以點帶面”,建設“畜牧強鎮”。
據了解,劉集鎮利用農業科技遠程教育平臺和省農科院專家的駐村幫扶,加強與高等院校、科技院所的聯絡,引進了優質蘋果、木耳、藥材等品種,發展高效農業。加強農科培訓,聘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經常舉辦科技培訓班,強化科學管理,提高産品檔次。發揮品牌效應,北崔村黃金梨合作社、苫山黑木耳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的産品註冊了商標,拓寬了銷售途徑。
為調動黨員幹部的積極性,該鎮制定實施了農業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對在發展大棚蔬菜、優質林果、特色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做出成績的人員給予加分,在每年的經濟工作會上,劉集鎮都會對農村工作先進個人進行隆重表彰,給予資金獎勵。
面對2014年的工作任務,溫培峰告訴記者,劉集鎮將繼續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擴大池中路為中軸的綠色蔬菜生産帶,加強技術指導,提高産品檔次,進行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商標註冊、認證工作,計劃新建高標準蔬菜基地1個,創無公害蔬菜品牌2個。在畜牧養殖方面,鞏固壯大畜牧養殖小區,發揮畜牧合作社的作用,強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帶動農民發展規模養殖,形成一批生豬、肉鴨、蛋雞專業養殖村。同時,以建設千畝果品示範園為突破口,打響“優質果品鄉鎮”品牌。示範園以劉集村“同心”桃園為核心、以賈劉路為中軸,向周邊村莊輻射,與北崔千畝梨園、葡萄園相連接,建成千畝優質果品示範園。發揮北崔黃金梨和富硒梨種植模式和品牌效應,帶動群眾進行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提高組織化、標準化程度,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劉集鎮繼續實施“農業龍頭帶動戰略”,在農業“産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上實現突破。“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突出品牌優勢,擴大産業規模,增加科技含量,實現劉集由‘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的轉變。”溫培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