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27日電 (王珂、王倩)近日有報道稱,國內多家麵粉品牌産品含有增筋劑“偶氮甲酰胺”,該添加劑在歐盟已經禁用,其分解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報道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
對此説法,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介紹,國際權威機構JECFA(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曾評估過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添加量在每公斤不超過45毫克的範圍內,帶來的安全風險可以忽略。我國目前的食品添加劑標準就是依此規定的。美國食藥局將偶氮甲酰胺定為“GRAS”,也就是很安全,所以美國、加拿大都在用。偶氮甲酰胺使用量的上限,美國和我國一樣。
何計國表示,偶氮甲酰胺遇水後迅速釋放活性氧,轉變為更加穩定的聯二,聯二在烘焙條件下很穩定,毒性很低。聯二雖然高劑量下可能誘發實驗動物腎臟傷害,但一般消費者通過麵粉中的聯二不會達到這樣的劑量。
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東陽表示,目前國家規定了食品中偶氮甲酰胺的含量,説明這種成分已做過毒理性試驗,在一定劑量內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目前全球並沒有統一的食品安全評價方法。由於存在人體體質、飲食習慣等各方面的差異,所以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食品安全的標準不一都屬於正常情況,要科學理性對待標準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