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金芹
新春伊始,又到了農民選購良種時節。筆者作為一位生活在最基層的種子經銷商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農民在選擇購買種子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品種産量,他們關心的首要問題往往是“什麼品種好?産量最高?”在這裡産量高低成為農民選種,經銷商推銷品種的首要甚至是唯一條件,一些經銷商包括一些種企也常常不顧客觀實際,故意將産量作為忽悠農民的最大誘餌。
面對農民這種單純追求産量的做法,經銷商應該加以科學地引導。任何高産量品種,如果離開了所需要的水肥、氣候、環境等條件往往都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增産甚至還會減産。況且很多品種的高産紀錄都是在試驗田,按照較高的生産標準才達到的,而真正在大田中往往難以複製,農民在實際的大田操作中受時間、基礎設施、投資條件等限制難以達到較高的管理水平,從而導致産量縮水。還有受地力、特殊氣候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或地區差異等緣故也都有可能造成減産。
像媒體曾報道過的:去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16戶農民購買了山東種子公司的“大桃王”棉種,因棉花結桃率極低造成減産。經銷商李某最後補償農民損失8000元。經專家鑒定確認該棉種是山東地區的優質棉種,正是因為不適宜在湖北種植,才導致棉花低産。
其實,一些適用性廣的穩産品種,才是農民取得理想收成的保證。個別經銷商在推銷品種時,常以利潤的高低作為是否推廣的標尺,哪個品種賺錢多就推廣哪個品種,這種做法更不可取。只有站在農民立場,才能實現買賣雙贏,才能長遠獲利。
因此筆者一再建議,無論經銷商向農民推薦良種,還是農民自己選購良種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像水肥條件、地力結構、管理措施等等,選擇那些真正適合自己的品種,不要盲目跟風。同時,也建議農民朋友購種時學會索要票證、查驗種子三證,到信譽好的正規門店購買,以免購買到假劣種子,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