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河南蘭考縣“第一風沙口”成高效農業田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24日 16:15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河南農業信息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來到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這裡就是九曲黃河的最後一彎,也是蘭考縣當年“第一風沙口”。

  置身張莊,非但沒有風,也早不見了沙丘的影子。放眼望去,村莊的樓房錯落有致,路旁一排排挺拔的泡桐,曾經是沙丘的地方而今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

  “當年張莊村沙丘成群,遇到大風,風起沙飛,遮天蔽日,周圍幾公里都種不成莊稼。”68歲的雷中江老人説,1963年3月,焦裕祿帶著除“三害”工作隊,在這裡查風口、追風源,尋找治沙的辦法,創造出了“貼膏藥”(翻淤壓沙)、“扎針”(種草植樹固沙)的治沙經驗,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徹底根治了為害多年的風沙。

  雷中江老人告訴記者,現在“焦林”南邊的位置,當年沙丘最多最大,有的沙丘高達八九米,綿延幾公里,現在這個地方成了種植小麥、蔬菜和果樹的良田。如今的張莊村民,早已擺脫了自然災害的肆虐,奔走在致富的路上。

  “50年前經焦裕祿書記號召栽下的刺槐苗如今已成參天大樹,為了緬懷焦裕祿,群眾稱這片樹林為‘焦林',這裡的刺槐為‘焦槐',焦裕祿書記雖然走了,但他在蘭考人民心中永遠活著。”雷中江老人説。

  55歲的村民陳學書説,他家現在有六七畝地,種小麥、玉米,一畝地能打500多公斤小麥,根本吃不完。這些年張莊村民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有的村民還住進了樓房,土路變成了水泥路。

  “50年過去了,昔日的大風口變成了大糧倉,當年貧瘠的沙土地變成了高效現代農業田。”東壩頭鄉黨委書記許家書一臉自豪地説。

  許家書説,如今東壩頭走上了一條高效現代農業化道路,種植的蔬菜、果樹、藥用牡丹有近3000畝。此外,去年該鄉招商引資簽訂了一個2萬頭奶牛養殖項目,配套高端奶加工、肉牛養殖、液態肥等項目,預計産值達8億元。

  “奶牛養殖項目能安排2000多人就業,將會吸引更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回來創業,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找到工作。”許家書説,該鄉還將依託黃河,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群眾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

熱詞:

  • 沙丘
  • 蘭考縣
  • 張莊村
  • 焦裕祿
  • 焦林
  • 小麥
  • 高效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