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沈建華 通訊員 袁開建 顧日升
上乘的赤靈芝,100畝地采收了1000公斤,可加工800公斤靈芝孢子粉,産值600多萬元。“不僅能收回全部投資,還可獲得近200萬元的收益!”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董北村村民高俊平興奮地説,如果不是村“小貸公司”80萬元的貸款支持,這一項目很可能就夭折了。
高俊平説的“小貸公司”,就是董北村富聯小貸公司,是全省第一家辦在村裏的小貸公司。“得知高俊平資金缺口的情況,我們便以他的大棚設施作抵押,滿足他80萬元的貸款要求,利率與商業銀行持平。”董北富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愛平説。
過去很難用活的農村“沉睡資本”,如今在董北村被喚醒的故事還有很多。
喚醒,“沉睡”的農房
去年10月底,董北村村民錢德進耗資36萬元的住房建成了。“雖然家裏的錢全部投了上去,但很值得。一是改善了居住環境,二是可以抵押借貸。”錢德進説。
但在幾年前,董北村的情形和全國一樣,農房等都是沉睡的資本。任憑你的農房有多豪華、造價多麼不菲,可在銀行就是不能抵押貸款。原因是農村的房屋沒有産權。依照現行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農民宅基地也不例外。
而對於農民來説,房子是他們最重要的財産。董北村黨委書記張文德説:“農民最講究面子,只要有可能,總要把房子建得體面點兒,即便借錢也在所不惜。”
董北村現有926戶村民,有116戶辦了企業,全村9成家庭住房是別墅,累計整個固定資産(不含機器設備)超15億元。“而這些本是最好的抵押品,但現行擔保法明確規定,農村宅基地不能抵押。近年來,諸多文件也禁止城裏人到農村購買宅基地。這等於剝奪了農民對宅基地的處分權。”興化市新華人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衛斌説。
其實,儘管法律上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但由於農民的房屋建在宅基地上,農民實際佔有並支配這些宅基地。作為一種不動産,宅基地一直被農民視為自己的家産。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土地管理部門給農村宅基地發放了“農村集體建設土地使用證”,進一步確認了農民的宅基地權利。儘管如此,宅基地仍然不能進入市場公開買賣,使得農民最重要的不動産變成了“沉睡的資本”。
破冰,從富聯“小貸”起航
如何讓“沉睡的資本”甦醒,變成“動産”流動起來,已成為農民十分關心的問題,這在董北村顯得尤為突出。張文德説,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擁有“農民自己的銀行!”
2011年11月,經董北村申請和省金融辦批准,全省第一個由農村集體經濟參股籌資新建的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董北富聯小貸公司開業,公司註冊資本1.2億元。
興化市農工辦副主任李榮樺説,省金融辦確定在董北村率先建立村級小額貸款公司,主要緣于董北村比較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貸款需求。由於該村經營的特殊性,銀行信貸的“拖、慢、繁”遠遠不能解決經營戶經營資金的瓶頸,董北村的小額貸款公司便應運而生。
張文德説,既是農村小貸公司,理所當然地就要為三農服務,對董北村而言,就是要為村民服務、為個體戶和小微企業服務,切實解決貸款擔保難問題。
該公司制定的《董北村農民貸款章程》規定:農民住房、集體土地的廠房、在田作物等均可抵押貸款。住房按現價評估的8折貸款,廠房按每平方米500元貸款,在田作物按照實産市場7折貸款。此外,該公司還試行“保證”、“信用戶”、“農戶聯保”等方式的貸款。所謂“保證”,就是以自然人保證為主,不要求抵押;“授信”,面向所有村民戶,每戶授信10萬元以上,最高戶為100萬元。“這些舉措,都是商業銀行不能辦到的。”董北富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説。
由於目前的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為解決“無米下鍋”,投放貸款的持續性受到影響的問題,該公司一方面根據規定,增資擴股;另一方面開拓中間業務增加收入。從而保證了客戶貸款的需求。
叫好,從農戶到專家
據董北富聯小貸公司資料顯示,自2011年11月運營至2013年9月,累計發放貸款3016筆、10.998億元。其中,去年1至9月,累計發放貸款678筆、2.9億元。
“董北村有116家小微企業、480戶在村不銹鋼市場經營不銹鋼材料、210戶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辦不銹鋼專營店,這幾年在不利的市場形勢下,沒有一家不景氣,都獲得了持續的發展,全村工業産值、利稅每年都增長30%。2012年,全村實現三業産值50億元、村集體經營收入20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萬元。”張文德説,其中原因之一,是小貸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村沒有一家企業和經營戶因為資金困難而使生産和經營受到制約。
“村小貸公司對我體貼入微,親切得就像我的家。”村民呂常和感觸地説,是小貸公司及時助他解急難。
2012年2月,在河南鄭州開辦連鎖店經營不銹鋼的呂常和,急需20萬元資金週轉。他便向當地銀行貸款,當地銀行以戶口不在本地無法貸款為由拒絕。於是,他便回興化向銀行貸款。興化銀行又以店不在興化,無法信貸調查的理由拒絕貸款。最後,他來到村小貸公司,又怕被拒絕,不好意思開口。小貸公司客戶經理王德軍主動與他攀談,問他有無資金需求。他説怕不符合條件。“想不到,我的家庭情況及經營情況在小貸公司早有備案。”呂常和説,更想不到,當天小貸公司就滿足了他20萬元的貸款需求。
2012年6月,呂常和投資300萬元回村興辦了不銹鋼鋼絲繩小微企業,去年2月又投入200萬元加盟村現代農業園建設。
小貸公司副總經理王德安得知呂常和連續辦了兩個項目,資金上肯定有些缺口,便主動追加80萬元貸款,助他彌補了資金缺口。
“董北富聯小貸公司的農房、廠房貸款破冰,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融資能力,同時也解除了對農民財産權利的限制。此舉不僅小貸公司可行,銀行業也應破冰了。”李榮樺説,值得欣慰的是,浙江嘉興市、諸暨市等地政府已出臺新政,首推農村住房、土地承包權抵押貸款,但哪有農民“自己的銀行”來得方便體貼。
興化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錦榮説,董北村喚醒“沉睡的資本”的探索和實踐,對我們很有啟發。興化市委常委、戴南鎮黨委書記馬元連説,三中全會精神的春風,為催醒更多農村“沉睡的資本”鼓了勁。北京大學一位知名教授認為,這或許是“草根式”農村金融服務業的真正破題的開始,“好雨知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