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新疆尼勒克縣:“牛倌”王海明的“養牛經”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20日 08:4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天山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寬敞明亮的標準化棚圈裏,幾十頭黑白花奶牛正吃得津津有味,旁邊稍大的方格裏,兩頭牛犢正在老牛身邊吃奶。

  走進新疆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鄉直屬村養殖大戶王海明家,一幅標準化棚圈內老牛舐犢圖呈現在筆者眼前。近幾年,王海明靠著勤勞和膽大,再加上管理科學,舍得投入,已由昔日的普通養殖戶成為全縣有名的養牛大戶,他的家庭養殖場也發展成鄉里的良種牛示範基地。

  根據體檢 缺啥補啥

  12月3日,筆者見到王海明時,他正和妻子以及三名雇工粉碎飼料,白皙的臉上挂滿了汗水。説到養牛訣竅,他拉著筆者走進牛棚説,自己每年都要請畜牧專家給自己的牛做一次常規體檢,根據結果缺啥補啥,在飼料中添加營養配方。儘管成本高了,但他的牛總比別人的肥,而且出欄快,比較一下還是挺划算。

  把牛像人一樣對待

  王海明告訴筆者,他的牛,之所以養得好,除了跟牛吃的飼料有關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把牛像人一樣對待,即實行人性化管理。他説:“我給每頭牛都起了名字,還分別建立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在牛棚中筆者看到,每頭牛耳朵上都戴著一個銅圈,上面寫著“大黑”、“黃虎”樣的漢字或是“1”、“2”等序號。“給牛起名字方便管理,哪頭牛有啥毛病,平時喂養該注意啥;哪頭牛病了,用啥藥了;哪頭牛懷孕了,啥時候生産,都記錄下來,以便對症下藥,出欄的時候也便於定價。”他説,他的奶牛産奶量比別人家的多。一頭牛每天實際能擠18公斤左右,但他儘量多給小牛犢留些。他説:“養牛就像兩口子養一個娃娃,娃娃長得結實,大人也少操心,否則它就會跟你過不去,讓你得不償失。”

  有規模才有大效益

  據烏拉斯臺鄉鄉長移三泰介紹,王海明養牛從剛開始的17頭土種牛發展到如今的300頭,可是花了許多力氣和心血,這幾年光搞現代化棚圈就投入二十幾萬,碰上市場低谷也搭進去不少。王海明自己也説,為壯大自己的養牛事業,確實投入很多,但他覺得值。他這幾年年均收入都在30萬元以上,僅牛奶收入就在七八萬元。

  “養的東西再好,價格不行也等於白忙一場,我們農民要想不吃虧,幹出自己的事業,必須要有與市場週旋的勇氣和膽量。”説這話時,王海明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臨走時,直屬村支部書記曹石磊説,王海明準備承包一塊1000畝的夏草場,明年在山上再搞一個新疆褐牛養殖點。另外他聯絡了州上的畜牧專家,準備近期到村裏授課並現場指導,還要組織全鄉的“牛倌”開展一些養牛訣竅、疫病防治、市場行情等方面的交流活動,以便使全鄉的養牛事業能儘快步入正軌,讓更多的人靠養牛過上紅火日子。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
  • 每日農經
  • 鄉土
  • 鄉約
  • 農廣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