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丁需學通訊員劉海軍)3月11日,記者來到舞鋼市尹集鎮大劉莊村北張世義的果園,一株株桃、杏等果樹含苞欲放,樹下肥胖的土雞悠閒地覓食。74歲的張世義一邊疏著桃花蕾,一邊笑著説:“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張世義夫婦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成為當地有名的果樹種植能手,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後,年過不惑的張世義承包了村裏的荒坡,別人都笑話他“二百五”,放著枝繁葉茂的林坡不要,卻要荒坡。可他卻認為,枝繁葉茂的櫟樹經濟效益低,現在承包的雖是荒坡,但只要舍得下力氣,肯定有一個好的結果。此後,張世義就背著鎬锨,上山挖樹坑,開始了他栽培果樹的生涯。
“種果樹單打一有風險。即使桃樹也有十幾個品種,目的是讓果子的成熟期錯開,便於銷售。”張世義説,他最初是在山腳下栽培水蜜桃、杏樹,逐步發展到李、櫻桃、板栗、甜柿、核桃等,並且林下養殖土雞。面積從最初的不足10畝擴大到50多畝。老張説:“五月賣櫻桃,六月賣水蜜桃、杏,七月賣李子,八月賣葡萄,九月賣甜柿,十月賣板栗、核桃,到了冬季賣土雞。”
更讓張世義感到驕傲的是:由於管理有方,從他園裏産出的果子品質都非常好,因而他從來都不需要為水果的銷路發愁。“水果還未成熟,舞陽和本地超市、小商鋪的客戶就會主動上門找他下訂單。”張世義的妻子何桂蘭説,“一年下來,雖然忙碌些,但每年至少能有10萬元的收入,日子過得踏實得很!”
年逾古稀的張世義是一個從骨子裏喜歡種植果樹的人,只要説到果樹種植,他總是滔滔不絕。“種果樹,就像做人。你用心去善待它,它回饋給你的也會是好的,它的好就體現在果子的品質上。”張世義津津樂道。
為了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他經常深翻松土,到附近的養殖場購買豬糞、雞糞等。“果樹施農家肥不易生病生蟲,比較耐乾旱,結出的果子味道好、色澤鮮。”張世義説,為了買到純正的好果樹苗,他總是先到苗圃基地考察母樹結果等情況兩次以上;為了管護好果園,張世義更是一心撲在果樹上,從不吝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張世義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越發成熟,成為當地遠近皆知的果樹種植能手。為此,附近很多種植戶和有意發展果樹種植的老鄉,經常慕名到張世義的果園裏取經學習。對於大夥的到來,張世義總是熱情接待,並將自己所知道的和盤托出。
“不擔心別人會成為你的競爭對手嗎?”記者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道。“自己一路走來受過很多人的幫助,人要學會感恩,再説大家既然來,就是對我的信任,我一定讓人家滿意。”張世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