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瑜文 張建堂 攝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休寧新林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光輝:
合作社發展要走大循環農業這條路
“現在合作社是弱勢群體組織。”安徽休寧新林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光輝代表開口就直奔主題,他的理由也很明確——合作社如果自己掙不到錢,就不能帶動農民掙錢,農民就不會跟着做,因此單純成立一個合作組織不解決問題,合作社要增強帶富能力,亟需改變的是落後的農業發展模式。
“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改變傳統農業種植和現代化學農業疊加的模式。”陳光輝向記者解釋,過去30多年來,我國的農業種植模式不僅延續了古代的種植模式,還添加了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等農業化工産品這一現代因素。這一現代因素雖
然大大提升了我國的糧食單産和總産,但是卻帶來了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糧食品質下降等一系列不可持續發展問題,而農民即使加入了合作社,土地還是分散經營,合作社的發展也面臨資金、環境等諸多問題,所以合作社的發展問題需要系統解決,根本在於中國的農業要改變落後的模式,走大循環農業這條路。
陳光輝所説的大農業循環模式,其原理是改變傳統農業種植方法,從傳統單一作物種植、生産、經營,轉向農作物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的種植、生産、經營,即通過喬灌草的科學配置和優化組合,形成喬灌草而賴以生存的多種生物組合體以及多種生物所需要的環境組合和複合式功能。在這種綠色、高效的種植業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發展養殖業、微生物産業、環境産業及其相應的加工業,從而形成了在地質系統和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基礎上的農業、養殖業、加工業構成的全産業鏈的循環。
沿着這一思路,陳光輝堅定不移地探索着,針對南方山區和北方平原地區創新的循環農業模式——《山區茶園高效循環利用示範工程項目》和《一種複合式循環農業的種植方法》,已先後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在安徽黃山腳下的休寧縣建起了新林草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已經吸引了5000多戶農民加入,面積超過1萬畝。
“去年8月,我帶領其他合作社的10多個農民參觀,他們很滿意,很想幹。”陳光輝自豪地説,“這種高效農業,農民願意入股,而通過土地入股、現金入股、勞動力入股等多種方式發展大循環農業,就能在不改變土地承包制條件下,使山區農業走上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道路。”
算完小賬,陳光輝還給記者算了一筆大賬:當前,我國的50億畝山地和30億畝草原並沒有充分發揮糧食生産基地的功能,如果能夠通過創建全新農業種植模式加以充分利用,就能夠大大擴展我國糧食生産基礎的既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