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強村富民不做表面文章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14日 11:09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村大眾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晉家村位於商河縣孫集鎮西南角,村裏人大都指著家裏的幾畝薄田生活,日子過得只能算“湊合”。然而,“第一書記”蘆緒華的到來卻讓這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成了家喻戶曉的模範村,全鎮年終考核由原來的第45名,上升到2013年的第1名。

  初來時

  難題和頑疾並存

  蘆緒華是濟南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監管一處的副處長,2012年5月份,他來到晉家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村裏的基礎不太好,村民收入微薄。”擺在蘆緒華面前的既有村裏發展的難題,也不乏村民之間難以解開的利益疙瘩。

  “路不通是困擾晉家村發展的大難題。”蘆緒華説,原來村裏大都是土路,通往村外的路遇到雨雪天也難以通行,村民在出行、運輸上很犯愁。村委會主任晉登魯説,路況太差給村民的生産、生活添了不少麻煩。

  除了路的難題,村裏收入少也是讓蘆緒華撓頭的事。“我們這兒一般種小麥、玉米,雖説餓不著但也掙不了幾個錢。”晉登魯無奈地説。晉家村880多口人,除了外出打工的人,留在村裏的人大都種點糧食、打打零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村裏沒有企業,村集體收入幾乎是零。

  村裏發展有難題,村民之間的利益疙瘩也不讓人省心。

  “村西頭的幾十畝水塘閒置了一二十年,村裏人在裏面各圈各的地,養豬養雞、種樹建房扔垃圾,佔用了十幾年,沒法管。”晉登魯説。

  強村富民

  從硬骨頭開始啃

  晉家村的“新病舊疾”並沒有嚇到初來的蘆緒華。“工作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蘆緒華決定先從硬骨頭開始啃,修路和修下水道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頭等大事。“這條通往村外的路長1650米,多方籌集了80多萬元,去年剛修好。”蘆緒華使勁踩了兩下腳下用混凝土修築的路。其實,村裏的大街小巷也都鋪上了水泥路,下水道更是四通八達,村民再也不愁下雨淹村了。

  路修好了,蘆緒華開始琢磨起來怎麼讓村民們都有錢賺。“村裏種玉米的比較多,我們希望把秸稈變廢為寶,這樣既能防治環境污染又能賺錢。”蘆緒華考察了一些環保項目後,在閒置多年的打麥場上建立了商河縣晉源秸稈廠,把農作物秸稈生産成生物碳賣給生物發電廠,靠這個再加上節能補貼,村集體每年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農村生産垃圾多,我們賺錢的同時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不能把污染帶到村裏。”

  辦秸稈廠還算小打小鬧,蘆緒華協調引進的“商河信和緣醫藥化工項目”才是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大手筆。該項目位於縣經濟開發區,擬分兩期投資1.1億,晉家村佔有21%的股份,預計每年有10萬元的集體收入。“村民還可以去那打工,解決了村裏勞動力就業的問題。”蘆緒華説,目前已完成了立項、工商預註冊和土地徵用等工作,預計明年6月份試生産。

  出去打工的有著落,想在家發展的也不能沒門路。“種蔬菜的效益比種傳統作物高,況且路修好了也方便運輸。”蘆緒華和村裏商量著建了20多個蔬菜大棚,看著大棚裏的黃瓜、西紅柿一茬接一茬,大傢伙心裏挺樂呵。

  發展搞上去了,村民的利益疙瘩也得解開。“有合同的給予合理補償,沒合同的進行走訪調解。”針對村裏水塘亂圈亂占問題,有著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蘆緒華處理起來遊刃有餘,最後大傢伙都讓出了各自的“小地盤”,現在水塘灌滿了水,正準備發展水産養殖。此外,在原來的垃圾場上建立起來的小公園和文化大院也讓村裏的中老年人有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蘆緒華説上項目要上長期項目,謀發展也要立足長遠,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須想方設法讓這些成果在村裏紮下根,“不能只補血,還要造血。”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鄉土
  • 農廣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