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規模化土地流轉中找到了地好種、人難管的良策,輕輕鬆鬆地管理著2400余畝良田,去年,畝均收入2300元,較前年增加600元。”3月12日,正在田間指導雇工幹活的土地流轉大戶王書鵬對記者説。
王書鵬是沈丘縣周營鄉孔營村返鄉創業的農民大學生。起初他流轉土地700余畝,雇用了一批職業“農田打工族”,由於這批雇工對農田的一些細碎活採取出勤不出力的粗放管理態度,致使土地産出經濟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如何保證並提高規模種植下的勞動力投入效率,王書鵬費了不少的心思去琢磨此事,最終找到了辦法。
王書鵬從當地農民手裏流轉土地後,與雇工管理者簽合同,實行“豐收分成,管理分工”。豐收分成就是在統一種植、管理的基礎上,實行産量效益分成。“我流轉你一畝地,種子、種苗、農資、機械由我提供,我除了支付定額土地流轉租金,還雇用你從事田裏的噴灌、植保、施肥等細碎活,每畝地再給你200元。另外,對種植的小麥、玉米、紅薯、甘蔗等作物産量合理固定,超出部分産量折價返還給雇工。”王書鵬介紹説。
為了多掙錢,幹活的人都很賣力。村民孔維先在一旁插話説:“去年俺被王書鵬聘請為職業農民,從事100余畝農田的管理,輕輕鬆鬆就掙回了固定工資2萬多元,産量收益分成又掙5000余元,合計掙了近3萬元。”
據了解,目前,在該縣農村像王書鵬這樣科學化規模管理的種養專業合作社有4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