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合作社裏有了“董事會”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12日 09:28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距離上一茬5萬隻肉雞出欄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吉林省舒蘭市水曲柳鎮的養雞大戶陳寶山並不急著購入新雞雛。“春天燕子回來會帶流感,得把這段時間空過去。現在不是我一個人的養殖場,各方面都得仔細著。”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吉林省的一些農村,農民合作社已經不再是農民合夥兒種地養殖,“社長”們不斷學習現代農業理念,對事業發展也開始有了長遠規劃,決策層也出現了。這樣的決策層學習參照股份制公司的現代管理模式,有了“董事會”的雛形。

  陳寶山是舒蘭市金福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社長。3月初,陳寶山跟收購肉雞的企業談妥了新一輪價格。“每只收購價比上一茬便宜了一毛錢。行情不太好,但社員每年還都能賺點錢。”陳寶山所説的“賺點錢”,收益率可不低。

  説是養殖專業合作社,但從管理模式上看,這家合作社更像一個股份公司,合作社現在有87個“股東”,陳寶山是最大的“股東”,投入超過200萬元,佔總股本的40%左右。

  當地村民金廣龍是合作社的社員,去年他在合作社投入了15萬元,成為“股東”,12月末分紅的時候,興高采烈地領走了6萬多元,原始的15萬元繼續滾入今年的投資中。這家合作社有專職技術人員負責養殖,還有專業會計負責賬目,收入支出條條明細、公開透明,大家隨時可以“查賬”算收益。

  站在合作社的院子裏,5棟磚瓦結構的雞舍錯落排開。上一茬雞已經出欄,雞舍內清掃、消毒過後,溫度適宜,沒有難聞的異味。這個全部由農民投資建設的養殖場,已經達到省級規模養殖場“生産標準化、養殖規模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規範化、糞便無害化”的“五化”標準要求。

  “因為有收購企業保底,只要管理好,沒有大批肉雞死亡,基本賠不了。”陳寶山説,合作社經營穩定年年向好,擴大規模的事兒他琢磨很久了。去山東考察之後,他想把現在的“平養”改為“籠養”,把一層養雞網變成三層養雞籠,一茬出欄量能從5萬隻增加到12萬隻。

  雖然是合作社裏的“董事長”,但合作社發展大計要選代表表決。按照十位“股東”出一位代表的標準,九位代表在去年投了一次票,結果是七票反對。“籠養得再投入120多萬元,雖然一年就能回本兒,但現在禽業市場不穩定,大家害怕白投入,虧了錢。”陳寶山很無奈,但卻非常尊重“股東”們的意見。

  除了擴大規模,陳寶山還想搞個有機化肥廠。這個要投資3000多萬元的項目,還在考察謀劃中。在舒蘭市,跟陳寶山的合作社類似的各類畜牧合作組織已經有70多個,社員1155多人。合作社的規模經營、科學管理、規劃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村致富貢獻著力量。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鄉土
  • 農廣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