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撫糧倉”邁出農村改革新步伐
——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撫州市市長張和平
本報記者 文洪瑛 陳濤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農村改革提出了系列要求。今年江西省人大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省委書記強衛在參加撫州代表團討論時特別強調:撫州作為‘贛撫糧倉',要努力邁出農村改革新步伐,使農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撫州市市長張和平説,我們感到有壓力、更有動力。
張和平説:撫州在農業産業和生態環境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在農業産業上,我市作為“贛撫糧倉”,水稻總産連續多年穩定在50多億斤,是國家區域性商品糧生産基地。在生態環境上,我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4.5%。在農民收入水平上,我市一直處於高於全省平均線,體現出我市農民不僅收入門路廣,而且持續增收能力強。
為了實現撫州農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綜合分析自身特色和比較優勢,在確保常規工作不掉隊的前提下,選準幾項具有明顯優勢和基礎的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重點突破。
力爭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上“走在前列”。抓好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關鍵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園區、用市場化辦法經營園區、用現代科技提升園區。確保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規劃面積不少於4萬畝、核心區不少於2萬畝標準。按照“一園六區”標準,搞好示範園規劃建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壯大一批示範基地,培育一批示範企業,改善一批示範市場,完善一批示範組織,較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力爭在建設食品工業大市上“走在前列”。撫州的食品工業起步早,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産業基礎和發展平臺,食品工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為此,立足撫州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區域佈局,充分滿足食品加工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市級和各縣(區)重點培育1~2家骨幹企業,打造食品工業的“龍頭”。
力爭在鎮村聯動建設上“走在前列”。鎮村聯動建設是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力抓手。在推進鎮村聯動建設中,不求遍地開花,但要亮點耀眼,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推進,重點把40個中心鎮、特色鎮建設好。
力爭在扶貧攻堅奔小康上“走在前列”。去年全市貧困人口由上年的27.8萬人減少到22萬人,成效顯著。今年將繼續用足支持中央蘇區振興和特困連片區扶貧的各項政策,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進一步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