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丹丹 王瑜
“你的建議我照單全收。”聽到安徽浩翔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高亞飛代表對中國生豬産業健康發展提出的建議,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代表這樣回應道。
3月5日下午,安徽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高亞飛第四個發言。從大學老師成長為現代豬倌,説起生豬價格去年再次坐上“過山車”,高亞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國在世界上生豬養殖量第一,豬肉消費量第一,但生豬産業卻沒有得到健康發展。”他結合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一口氣提出了加大生豬育種體系建設、建立養豬業準入門檻、加大市場調控力度、破解養殖業融資瓶頸、建立全國統一的生豬期貨市場、健全全産業鏈監管、加大無害化處理補貼等多項建議。
像高亞飛一樣,新型經營主體的出現,已經對農村、農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輪到汪洋發言時,他結合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改革,指出農村改革的三項具體工作。
第一就是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解決“地靠誰種”的問題。“新型經營主體的新,首先它是面向市場經濟的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農民在本質上的區別就在於它不是為了自己吃飽肚子,而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汪洋認為,既然是面向市場的經營主體,就要像市場主體那樣一開始就規範好。不能説培育的合作社建得越多,土地流轉的比例越大,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得就越好。“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要在質量上下功夫。”
第二是培育規模化服務主體。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實際和農業生産力水平等,都決定了土地流轉規模不可能太大。“經營主體規模不能太大,但服務主體可以規模化。統一供種,統一打藥,土地銀行,土地託管,你可以去種,但承包權在我。”汪洋説,“把規模化服務主體和眾多經營主體結合起來,核心問題還是為了更好地面對市場,降低單位成本,提高單位産出和農産品的附加值,在市場上掙到更多錢。這樣才使農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是要培育市場化經營環境。“規模化生産後,保險、資金、用地等等一系列問題開始凸顯。”汪洋説,中央政府需要考慮,但由於缺乏經驗,怎樣讓農業生産有一個有利於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展的環境,仍需要不斷完善。
“在這方面,希望安徽主動提出試點方案。”汪洋説,改革方案需要在上下互動中完善,使改革方案既能著眼全局,又能因地制宜。“安徽是農業大省,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進行綜合改革試點,安徽應該同步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