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重中之重”落實“重中之重”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心得
江西省委副書記 尚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帶有全局性、方向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新舉措,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就要強化“重中之重”的意識,落實“重中之重”的要求,時刻不能忘記:江西省2/3的人口是農民,2/3的國土是山區,農業依然是江西省經濟最薄弱的環節,農民依然是最需要關心和支持的群體,城鄉失衡依然是江西最大的社會結構性矛盾,農村依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大的難點,從而要不斷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努力夯江西省實現發展升級的重要基礎。
學習總書記關於確保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頭等大事的重要論述,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
總書記多次講到:“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多次強調:“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只要糧食不出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並明確指出“抓農業農村工作,首先要抓糧食生産。”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駕馭全局的戰略視野。
江西作為農業大省、糧食主産省,抓好糧食生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全省上下艱巨而光榮的重大責任。我們要始終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己任,圍繞糧食穩定增産,按照總書記多次強調的“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堅決守住江西省4600萬畝耕地和高産糧田“兩條紅線”,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兩個積極性”,確保糧食總産持續穩定,以江西省糧食的穩産增産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
學習總書記關於抓好食品安全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的重要論述,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必須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高度重視抓好農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注重生産源頭治理和産銷全程監管,下最大氣力、採取最有力的舉措,確保廣大人民群眾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吃得放心。
一是把好食品安全的“源頭關”,做好兩件事:大力治地治水,凈化農産品産地環境,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把住生産環境安全關;嚴格控肥、控藥、控添加劑,嚴格管制亂用、濫用農業投入品,把住農産品生産安全關。我們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化生産,加快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起點、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的安全、優質、營養型綠色農産品基地。
二是把好食品安全監管關。習總書記指出:“食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要加快在全省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屬地管理和生産經營主體責任,尤其要加快縣鄉農産品質量、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同時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
三是把好食品安全信譽關。要樹立現代市場理念,實施以“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産品”為主題的品牌戰略,改變品牌少、小而散、多而亂、含金量不高的現狀。集中優勢資源,在有特色、深加工、保安全和會營銷方面下大功夫,打響江西大米、茶葉、水果、蔬菜、茶油、肉類、蛋禽、水産品、菌類等品牌,逐步培育一批國內外名牌。
學習總書記關於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論述,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步伐
一是要從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持續投入、全面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加大農業保險財政支持力度等方面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保護和調動好農民生産經營的積極性。
二是要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須儘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我們要不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運用步伐,繼續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面向産業需求,著力突破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推進以設施農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的新興産業技術研發,組織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切實解決好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
三是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從江西省來看,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要注意從不斷推進集中連片、田塊平整、配套完善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加快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步伐,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等方面狠下功夫。
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確保水稻生産穩定增産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高産、高效、高附加值種養業,不斷提高高效經濟作物産值佔種植業産值比重和養殖業産值佔農業産值比重。要根據江西省的資源稟賦,從省到市、縣、鄉依次做好種植結構調整規劃,發展適合本地的種植養殖品種,大力推動優勢農業産業向優勢區域集中。
學習總書記關於解決“三農”問題根本出路在於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迅速掀起江西省農村改革的新高潮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必須著力抓緊抓好幾件事:
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凡是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改革,我們都要慎重穩妥推進,必須有序有節,嚴格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不能搶跑。説到底,就是要堅決做到習總書記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不能”,把握農村改革中的“變”與“不變”的關係,堅決維護農民權益,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要正確處理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者之間的關係。今年江西省將全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在堅持所有權、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在經營權改革上做好文章,積極穩妥引導土地有序流轉;重點圍繞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在農業補貼、資金獎補、項目建設、金融服務、農業保險及稅務登記等方面加強扶持;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我們要根據中央統一部署,落實好三中全會《決定》制定的有關任務和措施,堅持先易後難和區分輕重緩急原則,審慎穩妥推進,為農民持續增收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學習總書記關於實施精準扶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實施精準扶貧攻堅的重要論述,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江西省扶貧開發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不斷提高扶貧精準度,以扶貧開發助推小康提速,全力確保江西省328萬貧困人口與全省全國人民同步共享全面小康生活。
一是加快實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大力實施扶貧攻堅“六大工程”,為全省小康提速打下堅實基礎。確保“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以科學的考評推動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再上新水平;二是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到戶到人。要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完成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建立貧困戶精準臺賬,形成較為完善的省市縣貧困戶信息管理網絡。要認真實施“一戶一策”,深入分析和找準貧困戶的不同致貧原因,因戶制宜,分類施策,“量身定做”個性化扶持措施,對貧困人口精確瞄準到人、精準幫扶到戶,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三是著力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造血功能”。全省貧困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格局,走出符合各地實際的産業發展路子。要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解決好貧困地區兒童就學的吃、住、行等問題。
學習總書記關於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論述,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習總書記指出:“推進城鎮化,要注重提高質量,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城鄉發展,統籌考慮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不要不顧實際情況、不講客觀規律大幹快上、盲目發展。”我們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佈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從根本上消除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後顧之憂。
我們必須著力推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堅持把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把公共服務延伸至農村,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做到“織好網、保基本、兜住底”。讓更多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學習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我們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用更堅定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讓贛鄱大地水更綠、山更青、天更藍,綠色崛起之路更坦蕩,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江西樣本”。
習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這“兩個最嚴”要求的提出切中時弊,催人警醒。我們必須儘快形成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的完整方案,健全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法規體系,完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要終身追究。
習總書記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習總書記這些既充滿詩意、又深刻有力的話語,喚起了奔走在城市中人們對故鄉的眷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遵循因山、因水、因文化制宜,合理配置鄉土綠化、鄉俗場所,注重延續地域鄉土文化、鄉村舊的空間格局和地域建築文化特色,保持傳統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讓美麗鄉村留住自己的特色和“靈魂”。
創建“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億萬農民的中國夢。江西省要認真組織實施村莊整治建設、農村垃圾處理、農村水環境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綠色鄉村建設提升、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農村水電路信改善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八大行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學習總書記關於加強農村黨建的重要論述,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一是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這個傳統不能丟。習總書記強調:“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對於江西這個農業大省來説,黨管農村工作這一重大原則,更應該始終堅持,永不放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切實把握好農村改革的方向和節奏,謀劃好農業農村發展的思路和方法,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和政策。
二是要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習總書記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鬥堡壘作用不能削弱。”我們必須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使服務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著力增強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
三是要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我們要在重視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確保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要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切實處理好“走出去”和“留下來”的村民各自在村民自治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權利和權益,處理好“老村民”和“新村民”各自的基本權益和利益訴求,讓所有村民都能和諧相處,使農民群眾真正享有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