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浮梁縣浮梁鎮茶培村雨過天晴。村民許玉壽到菜地清除雜草時,發現一隻“山貓”被捕鼠器夾住,就抱回家。後經當地野保部門專家辨認,確定其為幼年雲豹。
近年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頻頻在我省現身。專家稱,這説明雲豹食物鏈的完整性逐漸恢復,反映了我省生態環境好轉,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提高,為雲豹等珍稀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
雲豹在我省林區頻現蹤影
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局專家告訴記者,雲豹其實在我省一些大的自然保護區都有分佈,但即便是長時間在保護區工作的人,也難得有機會目睹它的“芳容”。
據介紹,雲豹在叢林裏生活,晝伏夜出,善於潛伏和隱藏,其體格大小介於豹和較小型的貓科動物之間。體重最大的也不過30公斤,個子雖小卻具有猛獸的兇悍性格和矯健的身姿。動物保護專家對其進行野外研究時,很難找到其蹤跡。可喜的是,近些年來,雲豹在我省山區卻頻頻現身。
2007年7月,銅鼓縣大段鎮隘口村一石英礦民工,在去採礦點的山路上,發現一隻身上還有臍帶的小動物,於是就把其抱回住處,幫它把身上的雨水抹乾,並喂它食物。後經專業人員鑒定,此小動物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剛出生一兩天。
2006年10月,石城縣沔坊村農民稱曾遇到一隻“老虎”並與之相向對視。此後,也有群眾陸續反映曾看到過“老虎”的蹤跡。石城縣林業部門經過兩個多月的野外調查,並邀請有關專家前來實地考察。經過專家論證後得出結論,群眾所見到“老虎”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雲豹,並初步推斷該縣境內約有40隻。
此外,在三清山、武功山等自然保護區,一度難見蹤跡的雲豹也頻頻現身。
浮梁縣林業局野保站負責人稱,該縣發現雲豹並非偶然,這是該縣第三次發現雲豹的蹤影。第一次是2003年,該縣村民抓到一頭成年野生雲豹,是誤闖紅薯地時,被鐵夾子夾住,野保站便將其送到南昌動物園救治;第二次是2006年,一隻兩個月大的雲豹與同伴或父母走失,被當地老百姓當成小貓,抱回家裏,但很快發現其和普通的貓不一樣,特別兇,於是打電話到野保站,後放歸山林。
環境好轉形成完整食物鏈
“雲豹頻頻現身,説明我省生態環境日趨好轉,食物鏈逐漸完整。”專家介紹,生態環境好轉,有利於大型動物棲身,同時山上野豬、野兔等也很多,對雲豹來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鏈,提供了適合雲豹生存的環境。
近年來,我省各地注重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加大對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實施封山育林,同時營造生態公益林、長江防護林並採取措施禁伐天然闊葉林,林區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森林資源得到恢復和豐富,不僅雲豹重新“落戶”林區,穿山甲、環頸雉、野豬、果子狸、白鷴、蘄蛇和棘胸蛙等保護動物也常見於我省林區。
2008年,銅鼓縣向上級部門申報“銅鼓縣雲豹野外救護與繁育項目”。通過努力,將三都戰坑村國家自然保護區內600畝受災山林列入了官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棲息地改造項目。
浮梁縣通過多年來的封山育林、森林防火等生態保護工作,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森林覆蓋率達81%以上。不僅是猴子,近年來蟒蛇、雲豹、黑熊等瀕危野生動物也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據介紹,為了保護頻頻現身的雲豹,浮梁縣專門成立了青龍尖雲豹縣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面積7997公頃,保護對象為雲豹、黑麂、獼猴、穿山甲等,保護範圍是該縣的王港、湘湖、壽安三鄉鎮。
不僅在生態環境上作出了努力,在工程建設上,我省對雲豹的棲息地也作出了努力。新建鐵路九景衢鐵路備受關注,野保專家曾擔心該工程建設過程中,會對保護區造成影響。但是,該工程規劃時,就著眼于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在項目可研階段經過多個方案比選,最終繞避了19處重要生態敏感目標。新的規劃建設方案中,該工程線路繞避了浮梁縣青龍尖雲豹縣級自然保護區,線路最近離該保護區邊界4公里之遙。(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