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成都3月2日電 (記者劉裕國)3月1日,走進四川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春光喜人,樹綠花開。如今的蜀山川水,因一個個美麗新村的崛起而更富詩情畫意,更加激蕩人心。
建設美麗新村,難點在産業。2013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産村相融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隨之四川在省級財政預算中列出20億元作為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補助資金。
産村相融,“産業孕育新村、新村反哺産業”,這是四川農村全新的發展路徑。2013年,四川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504家,發展農民合作組織3.7萬家,註冊家庭農場1429個。産業發展帶動了農民持續增收,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895元,同比增長12.8%。
走進廣安市廣安區代市鎮岳廟新村,十里荷塘、萬畝糧食基地,新村點綴其間。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説:“新村建到哪,産業就跟進到哪。”去年,該市新村建設竣工457個,建成萬畝農業示範基地70個。
聚居點向産業靠攏,産業向聚居點延伸。丹棱縣楊場鎮獅子村以水果産業基地為核心,順山就勢,依山而建,連片推進新村聚居點建設。
産村相融,讓生産和生活方式同步變革。四川在新農村建設中提出“微田園”的新概念,將房前屋後的小塊地改造為小田園景觀。“現在新房修到一起,每家有一塊菜地,種點蔥蒜和小菜,吃菜方便。”“微田園”不僅美化環境,也給大家帶來了實惠。
四川每年在打工地和家鄉之間遷徙的勞動者,開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在南部縣升水鎮臨江坪村,紅白“小洋樓”裏,一身西裝的村民宋昌明忙並快樂著。在外打工近20年的他,不久前被吸引回鄉,與旅遊公司聯手,搞生態農家樂,每天最低收入5000元。
産村相融,讓農民的幸福生活提速。近年來,四川紮實推進“1+6”村級公共服務活動中心建設,醫療、文化、體育、商業等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向農村延伸,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大為增強。據悉,到2015年,四川將建成新村聚集點6萬個、新農村綜合體1000個,涉及農戶近600萬戶、逾2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