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簡承淵
近期,網上再次出現與牛奶相關的傳言:奶牛産奶靠打激素,高齡奶牛反復擠奶後要注射大劑量抗生素消炎;牛奶裏有一種叫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的物質可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越喝牛奶越缺鈣……
這些傳言讓消費者産生了疑惑。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呢?記者在一家超市牛奶銷售專櫃前,隨機採訪了10個人,其中7人感覺困惑,2人表示傾向於少喝或者不喝牛奶,只有1人表示照喝不誤。
上述傳言是真的嗎?
【傳言一】現在的奶牛幾乎都是要靠打激素産奶,為的是多産奶,尤其是高齡奶牛
【回應】奶牛每年懷孕生産後便會産奶,並不需要打激素催,其次奶牛場嚴格對奶牛進行分齡淘汰
“這種説法毫無依據,奶牛産奶量高低,取決於遺傳和育種。經過科學選種、選配,能保證牛奶的産量與質量,這是最關鍵的因素,産量高和打激素沒有半點關係。”針對傳言,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國家現代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認為是無稽之談,並詳細指出影響牛奶産量和質量的另外兩點因素:一是保證奶牛的營養,比如用上好的飼料保證奶牛在不同生長期足夠的營養;二是奶牛飼養管理和防疫工作,平時要做好日常牛場衛生,確保不出現病疫感染,讓奶牛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打個比方,就像我們人一樣,居住的環境好了,心情自然就愉快,做起事情來就有勁,道理是相通的。”
北京首農集團畜牧獸醫站站長陳華林説:“如果真用了激素,那麼奶牛的生理週期就亂了,完全得不償失。”他介紹説正常奶牛的懷孕期是280天左右,這個時候叫母牛,分娩後開始産奶,40多天后開始發情,2個月之後重新配種,直到産牛犢前兩個月開始幹奶(不再擠奶),而兩個月後第二胎小牛落地,奶牛就又進入到下一個産奶、懷孕循環。“奶牛剛生下來叫犢牛,需要吃母乳2到3天,也叫初乳,兩個月後喂混合奶,長到7個月後叫育成牛,大約在14個月左右,體重達到350公斤以上就可以配種了,懷孕後就叫青年牛,直到分娩,這就是奶牛生長與産奶的一個全過程,你説需要打激素産奶嗎?”
那麼高齡奶牛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李勝利説現在國內養牛場或者牧場規模都很大,奶牛的品種好,出奶率高,一般2歲就可以配種産奶,在5到6歲基本上都已淘汰,新的奶牛就補充上來了。陳華林説目前大的養牛場每年的奶牛淘汰率都在15%到30%之間,所以不需要通過打激素多産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現在奶場都是機械自動擠奶,經過科學合理設置,奶牛快沒奶時,會自動脫杯,就是防止過度擠奶。另外奶牛乳房發炎的情況並不常見,奶牛生病時注射抗生素,是國家允許的,但在奶牛服藥期間和停藥一定時間內,所産的奶都被倒掉,加工廠也不能收這樣的奶。“現在監督檢查很嚴,處罰力度很大,一旦發現可能整個奶牛場就倒掉了。”李勝利説。
【傳言二】牛奶中的IGF-1可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
【回應】癌症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沒有案例證明喝牛奶可以致癌
IGF-1全稱叫做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是廣泛存在於包括人體中的一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蛋白質。有一些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關係。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IGF-1與癌症的關係只是一種多因素的相關性,迄今為止並沒有證據説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
“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過rBGH(重組牛生長激素),從牛奶中獲得的IGF-1的量跟人體內本身含有的量相比都微不足道,並且經過加熱、消化、吸收之後,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李勝利認為傳言的説法不科學。“人類喝牛奶的歷史已有上千年,也沒有科學證明喝牛奶會患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喝奶。”
【傳言三】越喝牛奶越缺鈣【回應】恰恰相反,牛奶中的鈣更易被人體吸收
“牛奶越喝越缺鈣這種説法完全是謬論。相反,牛奶是最好的天然飲料,尤其對於促進兒童骨骼發育有幫助。”李勝利説,在乳製品中,每升牛乳含鈣量高達1000毫克左右。“鈣含量非常高,而牛乳中的鈣更易被人體吸收,是因為鈣和磷在乳中以大致相等比例組成,並且乳中鈣和蛋白質結合,成為一種穩定的複合體,有利於人體吸收。”李勝利舉例説,日本很早就提出,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而中國人均乳製品攝入量遠低於推薦值。記者查閱有關資料顯示,日本青少年的身體指標平均值要高於我國同齡青少年,這也與我們人均乳製品攝入量不足密切相關。
“兒童佝僂病、更年期時骨質密度降低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鈣,而牛奶是補鈣的最好來源,因此完全沒必要為了不靠譜的傳言放棄一個優質的鈣質來源。”李勝利説。
作為現代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希望消費者一定要相信科學,相信事實,放心食用通過正規的渠道、正規廠家生産的乳製品。記者認為,消費者有沒有信心,還在於每一個乳製品行業鏈條上的生産安全責任心,當從奶牛到牛奶的一切生産過程沒有了死角,謠言也就沒有了生存土壤,人們也就可以放心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