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各地在棉花營養缽育苗移栽方面都積累了一些經驗,使棉花能夠做到壯苗移栽、早生早發、早熟高産。但是,棉花營養缽育苗移栽絕對不能與棉花高産劃上等號。在棉花生産實踐中,也有不少農戶在育苗的過程中,常出現一些失誤,其中備土備肥不合理,常會導致棉花出現死苗、病苗或者弱苗的問題,使棉苗不能及時移栽,貽誤季節,甚至難以確保計劃種植的面積。因此,不能疏忽大意。 ——編者
今年棉區備耕有如下幾個新的特點:一是棉田面積呈繼續下降的趨勢,調減幅度約為15%左右,有些農戶是否繼續植棉尚未確定,仍在觀望市場行情;二是市場上的棉花品種(係)繁多,除極少的暢銷品種外,一般品種啟動遲緩,農民不到播種時節還不急於出手;三是農戶在春節前一般不貯備化學肥料,對農家肥的漚制製造數量有限;四是棉區水利設施標準不高,有的水系多年失修;五是有的棉田溝廂不夠規範,種植方式沒有定型;六是棉區勞力結構老化,對植棉新技術還未完全把握。
上述這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都會制約着今年及今後棉花生産的發展,我們必須從良種、良法、良田入手,為今年的棉花生産做好基礎性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適度調整棉田面積。據從有關權威部門獲悉,今年的棉花收購價格可能要採取直接補助到田到戶的辦法,棉田面積大、産量高獲利就多,不同農戶之間,可根據勞力多少,棉田保收程度及植棉技術水平高低來適度安排棉田面積,對於不適宜種植其他作物的棉田,仍應堅持繼續種好棉花,對於不宜種棉或可改種其他作物的,也可作適當調整,但調整應科學有度,不宜大起大落。
其次,要選準用好當家棉種。好的棉花品種既要有較強的産量優勢和品質優勢,又要有抗病、抗蟲、抗旱澇的抗逆能力。農戶在選購棉花品種時,一要看是否是通過省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二要看是否適宜在當地種植;三要了解純度和發芽率;四要索取購種發票,當發現有質量不合格的問題時,便可依法進行索賠。
第三,要改善棉田肥水條件。良好的棉田,既要有好的地力,又要有排灌自如的水系。這就要求棉區備耕,一要組織農戶盡可能地多積、多造、多備有機肥料;二要引導農戶多選購生物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複合肥,或氨基酸高能複合肥等;三要利用冬春時節改善棉區水系設施,做到棉田有水可灌,明水能排,暗水能濾,確保旱澇豐收。
第四,要加強植棉技術培訓。對於年紀較大的植棉勞力,必須階段性的進行技術培訓或田間指導服務,一是根據不同的耕作制度,改革棉田種植方式;二是用好包衣棉種,力爭一次全苗壯苗;三是配方施用肥料,調氮、穩磷、增鉀;四是合理進行化學調控,堅持做到“少量多次,前輕後重”;五是重點防治主要病蟲為害,科學用藥,節本增效。
(湖北省孝感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余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