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樞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內蒙古大興安嶺農墾集團搶前抓早,及時出臺了2014年糧食增産計劃,力爭全年實現糧食總産45萬噸的新目標,比去年增長21%。
內蒙古大興安嶺墾區地處北方高寒地帶,那裏曾被譽為大豆種植“禁區”,農墾人多年來艱苦奮鬥攻堅克難,創下了大豆穩産奇跡。怎樣實現今年的目標?集團總經理李洪斌説:“國家強調要確保糧食安全,這對農墾非常有利,我們必須先人一步狠抓糧食生産。”
李洪斌説,集團所轄墾區是大豆主産區,多年來一直維持大豆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增加産量提高效益,今年確定了結構調整新措施,穩步增加玉米種植面積,選擇適應墾區氣候特點、優質高産抗病的國産品種進行生産。同時,繼續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充分利用墾區得天獨厚的天然無污染、生態環保、非轉基因的優勢,打造出世界知名的大興安嶺北緯49 品牌,生産質量可追溯的、安全非轉基因的綠色食品大豆,建設誠信可信農墾,提高市場競爭力,2014年計劃通過國家綠標認證50萬畝。
李洪斌説,馬鈴薯既是菜,也可以當主食。因此,今年也將大力發展馬鈴薯種薯産業,依靠墾區土質肥沃、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的自然條件優勢,建設優良種薯繁育基地,打造大興安嶺農墾優良種薯品牌。
集團鼓勵員工擴大在周邊村屯土地流轉規模,實現在土地經營規模上再造一個大興安嶺墾區,今年計劃實現播種面積220萬畝,其中農墾內部土地面積124萬畝,從外部流轉土地96萬畝。
在種植技術上採用先進集成的配套方案,進一步完善以深松、耙茬、旋耕、免耕等一系列保護性耕作為基礎的大豆、玉米“早、高、密”、小麥“平、窄、密”高産栽培技術,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成本適中的抗災高産栽培模式;在推廣服務上,墾區各層面全力搞好涉農技術服務。
面對涉農物資安全問題,各農場嚴格種子、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業投入品的採購和投入,建立完善的農産品質量可追溯體系。今年,集團還將積極爭取國家農機補貼,推進玉米、小麥、大豆全程機械化。
同時,集團將緊跟糧食安全工程及自治區糧倉建設專項資金的啟動,繼續擴大糧食倉容。今年預計在已有五個庫點新建糧倉8-11萬噸,使墾區庫容能力突破30萬噸。充分搞好糧食物流,積極抓好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解決好賣糧難問題,實現企業增效和廣種糧、多打糧、儲好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