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掘金黑土地打通物流關——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走筆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25日 10:26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吉林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春伊始,來自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戰線喜訊頻傳。作為全國首批農業電子商務試點之一,吉林省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率先探索實踐,已具備農資下鄉、日用品到戶、農産品進城、大宗農産品貿易等四項服務功能。

  目前,吉林省建立了30個配送中心、300個鄉鎮配送站、3000個配送點,形成了縣設立配送中心、鄉鎮設立配送站、村設有配送點的三級配送網絡,有效破解了農村流通業的瓶頸問題,實現了物流配送進村、入屯、到戶。

  近年來,吉林省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快速高效、上下聯動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將多種現代化技術逐步滲透和運用到物流建設中,促進了農村流通業的健康發展,開闢了一條小生産與大市場有效對接的新捷徑。

  農安縣是吉林省農副産品出口基地縣,經濟作物數量多、品質優。在前幾年省商務廳組織的調研中,調研員發現當地道路兩旁溝渠中堆積了大量朱蔥,因為信息不靈無法出售,只能填倒在溝渠中任其腐爛。

  松原市寧江區毛都站鎮二龍山村,過去由於信息閉塞,當地村民吃了不少虧,村民逯寶柱對此感受頗深。他告訴記者,三年前,村莊附近的加工廠以每斤1.37元收購水稻,大部分村民都按照這個價格賣了。第二年在網上看到收購價格為每斤1.5元,“如果我仍以去年的價格賣給加工廠,至少損失3000元。”

  去年4月份,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快建設全省農産品交易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統籌農産品集散地、銷地、産地批發市場建設,構建農産品産銷一體化流通鏈條,推廣農超對接、農産品展銷中心等産銷銜接方式。同時,加快建設省級農産品批發信息平臺,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産品跨區域流通。支持生産生活資料經營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開展大宗商品網上交易,培育一批電子商務骨幹服務企業,實現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互動發展。

  省商務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處處長侯建東説,農業問題關鍵一點在於“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戶和市場之間缺乏有效的連接機制,數字化鴻溝實質就是經濟鴻溝。因此,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已經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實現城鄉一體化的迫切要求。

  磐石市明城鎮農民謝曉忠,經營著一家連鎖農家店。他説,剛安上“金土地店店通”沒覺著咋的,漸漸用起來,才感到有它沒它大不一樣。過去店裏進貨,得進城跑好幾趟,在各大批發市場比價格、看質量。自從有了這個網,城裏的配貨中心不僅上門服務,還承諾價格全市最低、商品包退包換。“現在超市的生意越來越火了,心裏甭提多樂呵了!”

  目前,以全省鄉(鎮)村兩級“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為基本單位,具有“小超市、大連鎖”特點的新型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金土地店店通”工程正在磐石、東豐、榆樹等地有序推進。該工程本著服務農民、服務企業、服務市場、服務政府的方針,為農民、經紀人、涉農協會、涉農企業、集貿市場及政府部門等提供個性化的公共信息服務。

  首先,建立省級“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信息服務中心。實現看貨、選貨、訂貨、結算、出庫、入庫、運輸等全過程信息化。為農民建立專用貨櫃、提供視頻、供銷市場、外出務工、農業生産技術、農村服務等各方面的綜合信息服務。

  其次,建設全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商業流通信息網絡。利用現代經營手段與銷售理念,建立由傳統經營到電子商務、由信息獨佔到網絡共享的商業流通信息網絡,提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的銷售能力和盈利水平。

  再次,進行村鎮級加盟店銷售與為農服務終端接入。農家店設立一機雙屏的收銀平臺,分別完成加盟店進銷存業務和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對實物商品和網上商品統一進行戶口管理,實現全程可追蹤。建立商品庫存預警,保證流通的合理控制和消費者購買的及時性。

  最後,探索建立聯盟商務模式,整合區域商品銷售資源。各承辦企業及加盟店在完成各自獨立業務的同時,要提供聯盟商務模型所需的數據,探索集中採購,協調利潤分配方式,保證各環節利益公平有效。

  侯建東説,雖然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長期以來,受農民缺少電腦、缺少網絡等多方麵條件的制約,在農村推廣電子商務仍舊存在很多實際困難。網絡覆蓋面低、配套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傳統消費觀念強、網絡認知度弱,支付手段單一、安全認證體系不完善,專業人才吸引和使用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他建議,要從以上幾個突出問題逐個入手,分別解決。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避免低層次重復建設。集中建設統一兼容、資源共享、高效適用的網絡平臺。培育扶持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實現涉農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民無障礙信息溝通。支持B2B、B2C、C2C等多種交易模式,降低企業和農戶從事電子商務的資金門檻。大力實施遠程教育,建立高素質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記者在《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上看到,“十二五”時期,吉林省將圍繞重點農産品、農業生産資料,扶植建立一批跨區域、專業化的交易網絡平臺,形成以批發市場、商貿中心、物流調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為依託的農業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支持流通渠道的信息化改造,發展訂單農業、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促進農村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

  同時,吉林省將建立健全服務渠道體系,探索公益性服務與增值性服務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模式。目前,全省村級合作社、小賣店已經建立起3000個電子商務連鎖網店,並把服務站和物流配送點融合在一起,使農業電子商務的宣傳推廣應用、商務信息服務以及物流配送服務有了終端保障,實現了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性服務齊頭並進、相得益彰。

  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農民“面向黃土背朝天”的勞動方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使其社會身份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大大拓寬了農産品流通渠道,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一把“金鑰匙”。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條條由鄉村通向國內國際大市場的信息大道,將在廣袤的黑土地上縱橫交錯。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鄉土
  • 農廣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