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天然的都是最好的,選購食品時往往優先選購天然食品。與此同時,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天然食品”,“不含防腐劑”、“無任何添加劑”成為商家重點宣傳的內容。不過,近日爆出的一條“美國‘天然食品'含有不少添加劑”的新聞,令公眾大吃一驚。專家提醒,我國尚無“天然”一詞的明確定義,“天然”並不代表綠色健康,要警惕商家針對“天然食品”的誤導宣傳。
“天然”飲料在美遭投訴
據新華社報道,食品巨頭卡夫食品公司在美國銷售一款名為“水晶光”的衝調飲料,産品外包裝上標注有“天然”字樣。事實上,這款産品添加有人工甜味劑、人工色素、凝膠劑麥芽糖糊精、人工防腐劑丁羥茴香醚等。
為此,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上月向卡夫食品公司遞交報告稱,如果卡夫繼續在這款産品包裝上標注“天然”字樣,將與它對簿公堂。
在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律師史蒂芬 加德納看來,一些産品標注“天然檸檬水”、“天然檸檬冰茶”字樣,而“天然檸檬水口味”可能是用各種香精調出來的産品,只不過口味上與天然檸檬做成的水有些相似。
這種現象在國內同樣存在。筆者走訪幾大超市發現,“無污染”、“純天然”等字樣在很多食品中被廣泛使用,且標有這些字樣的商品價格要比普通商品貴上不少。正在選購的一位消費者對筆者表示,買天然食品,就是圖它夠天然,沒有添加劑,吃得放心。不過,“天然”在一定程度上不過是廣告用語而已。筆者發現,有些天然食品雖説不含防腐劑,但沒説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劑,如抗氧化劑、香精、色素、發色劑、增鮮劑等,並不能保證它是“純天然”狀態。
“天然”一詞尚無明確定義
據了解,很多國家的食品管理部門並未對“天然”的標識做過多的限制,也因此導致了很多商家借此炒作産品。比如,玉米是“純天然”的,但是其所生産的成品卻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天然”意味著要以“高糖”包裹,而往往付出的代價與普通的垃圾食品並沒有兩樣。
“中國也沒有對於‘天然'一詞的明確定義,這是一個很難,甚至無法定義的領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所謂天然,最基本應該是天然的樣子,經過加工就不可能是天然的,所以一些“天然”食品應該是相對加工食品而存在的。
而針對天然食品被消費者追捧的現象,有食品專家指出,純天然食品固然好,但天然的産物當中有些部分可能對人體不利,通過食品加工可以把有害物質去掉,所以加工是需要的,對這些食物資源進行一定的粗加工處理或精加工處理,使之更滿足人們對品質、口味、質地的需要。
上述專家表示,隨著現代社會農藥、化肥等的廣泛使用,一些地區的空氣和水等自然環境已經被污染,在被污染的環境下自然生長的植物雖然可以被稱為“天然”,但卻難保其純凈、安全。因此,“純天然”並不代表綠色健康,要警惕商家針對“純天然”食品的誤導宣傳。 (趙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