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的也是高産優質新品種,水肥管理得很足,怎麼還是比先進地區的示範農戶産量低,煮出的米飯不好吃,到底啥原因?”“按你描述的情況,建議對土壤成分進行檢測,再制定具體的水肥使用比例。”
7日,節後上班第一天。在福鼎市點頭鎮店下村,許多農民已經忙碌開來,平整土地,修建溝渠,為春耕做好準備。看到福鼎市農業局專家來到田頭,種糧大戶李基設趕忙放下手中的農活,和專家們交流起來,共同解決生産中的難題。
今年40多歲的李基設和家人一起在當地承包了200多畝土地,其中大半用於種糧。“我們種糧已經20多年了,早稻、晚稻都種。”李基設告訴筆者,“這幾年,國家對糧食生産越來越重視,種糧趕上了好時候,去年早稻每畝大概有500多元的利潤,晚稻有300多元的利潤。”
除了豐收的喜悅,更讓種糧大戶們感到高興的是,我省去年啟動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店下鎮榜上有名。“現代農業示範建設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我們村就有1000多畝田被列入了園區糧食生産功能區內。”李基設説,功能區按照良田、應用良種、推廣良法、配套良機、推行良制的要求,畝産可以達到噸糧田標準,種糧效益有望大幅提升。
當然,李基設和其他種糧大戶心裏還少了點底氣。以前種田主要靠經驗,以後要靠科技了,許多東西都得學習。所以他們都希望專家們能夠經常地來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現代化的種植技術。
這個要求,正好是專家們有備而來的。福鼎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陳光敏説,他們已經組織的土肥、植保、種子方面的專家隊伍,計劃通過結對方式,為糧食生産大戶提供更多、更長期的專業服務。
種糧大戶與專家們一拍即合。由福鼎市農業局8名專家擔任顧問的康禾合作社當場和30位種糧大戶簽下了結對子協議,專家們向簽約的大戶們承諾,今後,除了定期指導和聯絡之外,大戶們可以隨時打電話給農技部門,及時獲得産前、産中到産後的作物生産解決方案式服務。
“結對幫扶不是單一的捐錢送物,而是送科技、送信息、送項目、送成果、送服務,是給農民實現‘造血功能',通過結對幫扶讓農民種糧的思路更加清晰,增強基層黨組織幹部和群眾的信心。”福鼎市農業局局長曾慶游説,“1+N”結對幫扶,也給農技幹部提供了鍛煉基地。讓農技幹部感受到責任,感受到壓力。通過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N”結對互幫活動,農技幹部增強了責任心,轉變了工作作風。福鼎市一些農技幹部表示,“1+N”結對幫扶,不僅幫助了需要幫助的農民,更多的是促進了自己。
據悉,從今年開始,福鼎市將以種糧大戶的水稻等農作物的生産水平、生産成本、經濟效益為考核指標,組織農業、科技、紀檢監察、效能等部門組成考評小組,採取測産驗收、諮詢訪問、專家評審等方式,對專家服務農民情況進行考核,並實行獎優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