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思宇
正月初五,筆者走進黑龍江省海林市嶺後村的一個養牛棚,只見幾十頭牛正在悠閒地吃著草料,養牛的主人蘇長龍高興地看著這群牛,臉上滿是笑容。
“自小在村裏種地,牛是耕地的唯一工具,對牛有著特別的偏愛。牛現在可是我的‘搖錢樹',肉牛一般長到1000多斤的時候就能出欄了,每頭牛收入3000多元。去年出欄了10頭,凈收入近4萬元。”説起牛,這位身材瘦小、膚色黝黑的東北漢子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蘇長龍養牛已有6個年頭了,現在存欄牛30頭,一年純收入6萬多元。
40歲的蘇長龍以前靠種地謀生,2008年,他瞅準了機會,在銀行貸了款,建了牛棚,在原來養牛5頭的基礎上改為專門養殖良種基礎母牛並進行良種繁育,先後購買良種母牛40頭,牛存欄保持在45頭左右。
養牛棚建起之後,他又籌資修建了飼草揉化場1處,飼草加工房7間140平方米,機器房2間50平方米,硬化養殖場地200平方米,建起45立方米青貯窖一座,種植牧草25畝,購置鍘草機1台,收購飼草10噸,為擴大養殖規模奠定基礎。
在談及未來時,他説:“把養牛做大做強,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富裕,帶動周邊農戶富起來是我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