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坤 連斌 玉文
對於河北省臨西縣萬和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楊世忠來説,最近可以停下生産,好好歇歇腳兒了。從年前進了臘月,一直到大年初八,他們合作社的蘑菇採摘、銷售就一直沒有停,每天的蘑菇外銷量都在萬斤以上。僅從大年三十到初六,短短六七天的時間,合作社的銷售收入就達20多萬元。
“俺們合作社的蘑菇能受到市場的青睞,這可是有‘秘方'的!”楊世忠樂呵呵地説,“這個秘方就是‘賣小不賣大'。”在蘑菇種植棚裏,楊世忠一邊用尺子測量一簇菇葉兒的直徑,一邊告訴筆者,目前,他們的蘑菇採摘規格是茹葉直徑不超過5公分,否則都視為次品。談及這樣做的原因,楊世忠算了一筆賬:合作社種植的是黑平菇,以前,按常規生産管理,茹葉兒直徑一般都超過15公分才採摘,産量2萬斤以上,銷售價格在1.5元左右;而現在把菇葉兒直徑控制在5公分以內,採摘“袖珍”蘑菇,産量沒下降,由於蘑菇鮮嫩可口,營養豐富,可直接打入北京、石家莊等地的大超市,身價兒一下子翻了兩倍多。
在聘請技術員為種植戶提供菌種培育、産品質檢等一條龍服務的同時,楊世忠要求農戶必須把食用菌大棚建在水源清潔、無污染源的地方,並嚴格控制化學藥物的使用量。平時,老楊和技術人員經常對此進行暗訪、抽查,對不達標的農戶,當場取消回收合同。現在,楊世忠為合作社的蘑菇註冊了“世忠”商標,還申請了無公害綠色産品。今年,楊世忠在帶領社員們再擴建40多個菌棚的基礎上,爭取實現生産和市場的直接對接。“俺和鄉親們必鬚生産出‘綠色'食用菌,才能打開市場、贏得市場!”楊士忠對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