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辦農場,村民當股東,村官替村民打工,這是記者在吉林省延邊州圖們市月晴鎮水口村見到的新鮮事。
水口村緊鄰中朝邊境線,界河圖們江繞村流過,兩岸雞犬之聲相聞。村子不大,面積才3.78平方公里,只有3個自然屯,總共86戶305口人。“全村有農田150公頃,青壯年幾乎常年都在韓國做勞務,在家老人無力耕種,只能廉價轉包給外地人。”水口村黨支部書記金光秀説。村集體資源大量流失,不少良田撂荒,金光秀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全家出國務工,在延邊農村比較普遍。為防止農田撂荒,最近幾年,延邊州大力推廣家庭農場。對家庭農場,政府部門給予貸款貼息、農機具購置補貼、保險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延邊州農經站站長劉文清説。
有了扶持政策,金光秀産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將全村農田集中起來,由村委會負責打理?2010年12月,金光秀組建了水口村便民專業農場。
村官要辦農場,村民樂意嗎?
當然樂意。不妨看看入場條件:村民將耕地入股,合同期限10年,每3年調整一次;每公頃付流轉費旱田1800元、水田2030元;國家各種補貼返還給農戶;年利潤的30%分給流轉戶,70%作為農場發展基金,添置的農用設備和固定資産屬全體股民。
“農場成立以前,我家24畝田都包給外來戶種,每年收入5000元。現在把田交給村農場,雖然收入還是5000元,但是農場新建的蔬菜大棚、糧食加工廠、農用機械我都佔了股份。我作為股東,啥都不操心,家底越來越厚實!”年過七旬的村民崔永哲説。
正因此,全村150公頃耕地,一下子就有137公頃加入了農場。5名村幹部組成農場理事會,另外吸納10位村民代表,負責農場日常經營事務。“村民都是股東,我們村幹部替他們打工種田。”金光秀笑著説。
2011年,農場投入資金85萬元,購置拖拉機4台、大豆收割機1台,雖然春耕低溫和夏季乾旱,但由於機械化規模種植降低了成本,當年農場實現凈利18萬元。
2012年,農場投入資金20萬元,購買水稻收割機1台、水稻插秧機1台,盈利30萬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品牌農業取得了突破。金光秀告訴記者,水口村綠色無公害大米已通過有機食品檢驗,正申報有機大米地理標誌認證。農場計劃“生産、加工、銷售”一條龍,提高附加值。
走在水口村村屯裏,感覺就像在公園裏漫步。新房鱗次櫛比,村道平坦寬闊,路旁種滿樹木。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材,城裏居民區能有的,這個偏僻小山村全都有。
幾年間,村集體新修水泥路3.15公里,新建農房15戶、維修改造55戶,修建農戶鐵鋼板圍欄35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41盞,新建環保廁所100個,新增垃圾點4個。目前,水口村道路硬化率、磚瓦房率、自來水入戶率、環保廁所使用率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