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2月18日電(記者劉彬)“終於住上新房子咯!”60歲的低保戶朱祚金看著自家新建的二層小洋樓,一臉喜氣。
朱祚金是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油山鎮老屋下村村民。2010年,朱祚金唯一的兒子因病去世,兒媳改嫁,他和老伴帶著2個年幼的孫子住在兩間低矮潮濕、進風漏雨的土坯房裏相依為命。這幾年,周圍的村民陸續搬離,就剩他一戶守著這空蕩蕩的小山村。一到晚上,兩個小孫子嚇得不敢出門,朱祚金做夢都盼著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2012年6月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支持力度,這給朱祚金的住房夢帶來了希望。2013年,朱祚金申請成為當地危舊土坯房改造對象,政府補助2萬元給他建新房。朱祚金向親戚朋友借了幾萬元。為了省錢,他自己搬運磚石、做小工,忙碌一年,終於趕在春節前蓋起了眼前這棟二層小洋樓。
“土坯房我住了六十年,好政策咱享受到永遠。”門前的大紅對聯格外顯眼,這是朱祚金特地請人寫的,“是黨的好政策圓了我的住房夢。”
同樣受益於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政策的,還有瑞金市岡面鄉店背村的40多戶農民。春節前,店背土坯房改造點順利竣工,300多位老少村民齊聚宗祠,敲鑼打鼓,鞭炮齊鳴。“做夢也沒想到,上百年的老房子,還能改造得這麼好!”89歲的羅奶奶看著一幢幢潔白齊整的新房,樂得合不攏嘴。她告訴記者,村裏的房屋老舊,豬牛欄、茅廁,黑壓壓一片,經年累月,泥瓦房搖搖欲墜,住得人提心吊膽。
瑞金市農工部負責人李金春説,土坯房改造不是單一的拆建,而是要結合農村山、水、田、園、路等自然條件,科學選址,統一規劃。同時,還要整合各部門涉農項目資金,培育特色産業。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以土坯房改造為切入點,整合資金成立了潔源村生源種植園,發展起120多畝大棚蔬菜、80畝魚塘以及葡萄園和蓮藕等特色産業,村民收入大大提高。“住得好還要留得住。沒有産業支撐,房子建得再好,農民還是要出去打工。”
根據2012年的統計,贛州18個縣(市、區)有60多萬戶農民居住在土坯房裏,佔農村總戶數的40.6%。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贛州市目前已經完成40多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任務,計劃到2015年將全面改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