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桑枝當柴燒,她卻用桑枝種蘑菇,種菇收益甚至超過養蠶。”2月12日,在聽了四川省高縣嘉樂鎮幹部閔詩濤的介紹後,筆者跟隨他一起來到了該鎮長豐村劉雲芬家的蠶桑基地。
三棟磚墻彩鋼棚依山而建,劉雲芬正在棚內採摘成熟的蘑菇。劉雲芬介紹説,她2013年種了8萬袋菌種,有平菇、小香菇、杏鮑菇、雙孢菇等6個品種,每袋菌種可出菇3斤,按市價3元計算,全年産值有72萬元,除去每袋4.5元的成本,可獲利36萬元。
劉雲芬家裏有桑園15畝,每季可養蠶12張,收益5萬多元。劉雲芬養蠶一般是從4月到10月,剩下5個月是空閒的。每年桑園冬管都會留下大量的桑枝,當地人都當柴燒,她一直想在這上面做文章。
2012年,在農科所專家的指點下,劉雲芬知道了桑枝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本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藥用價值,加之使用化肥少且不施農藥,是培植有機食用菌的絕佳原料。如獲至寶的劉雲芬立馬投入了40多萬元,修建了廠房700平方米,養蠶和種菇兩用的彩鋼棚1000平方米。“去年,我同樣養了四季蠶,10月份開始培育菌種,11月出菇,5萬袋菌種收入了10多萬元。”
桑枝食用菌的菌袋主要以粉碎的桑枝為主料,配以一定比例的玉米、麥麩、石灰等原料。劉雲芬算了一筆賬:一個菌袋大約6斤,桑枝佔90%,按一畝地一噸桑枝計算,大約可以做350袋,産值3000元左右。
劉雲芬説,現在她的種植技術已經基本成熟,最需要的就是發揮品牌效應,獲得市場認可。她指著小香菇的菌蓋説:“桑枝菌的表面紋理要比鋸末更加細膩,營養和生態安全方面都有優勢,但市場上還不能區分這些差別,價格只能和其他蘑菇一樣。”劉雲芬對下一步作了規劃:成立桑枝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其他農戶一起發展,形成規模和品牌,爭取更高的效益。 (奚俊霞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