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江蘇各地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隊伍在“送”字上下真功夫:設立聯絡點,實施“特派員”“站欄員”制度,進行理論宣講、科技支教、文化服務。
“聯絡點”成為“三下鄉”的新紐帶。“我縣先後確立了安峰鎮、白塔埠鎮、南辰鄉、李埝鄉作為‘三下鄉'活動聯絡點。”連雲港市東海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李貴仁説。不僅如此,東海縣還組織了專業技術人員成立科技特派員隊伍,指導企業申請專利和知識産權保護,指導農民科學種植。
“站欄員”制度是近年來江蘇“三下鄉”的亮點,即在鄉鎮設立“一站、一欄、一員”(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員)。春節期間,在鹽城市射陽縣街頭集市上,一群大學生科普宣傳員正在發放科普宣傳資料,剛接過資料的農民李羽告訴記者:“如今,在家裏能聽到廣播‘科普之聲',在村頭能看到‘科普宣傳欄',上街還有年輕大學生給我講解科普小知識,想不進步都難!”
“土專家”也加入到科技下鄉的團隊。“田間授課又開講啦。”在邳州市四戶鎮王莊村村民劉二東的吆喝聲中,村民們自帶小板凳,紛紛趕到村裏的銀杏苗木種植基地,認真聽楊茂開等“土專家”講解冬季銀杏苗木管理知識。這些“土專家”是來自邳州本地的技術骨幹,他們用地道的家鄉話講解銀杏栽培技術和設施農業種植經驗,老百姓一聽就懂,一學就會。據了解,在江蘇邳州,長期活躍著28支農民講師團,“土專家”達600多人。
文化服務,不滿足於“演”和“唱”,也不滿足於“送”和“給”。江蘇在把戲曲、圖書、電腦全部送到百姓家門口的同時,還逐字逐句教農民唱戲,手把手教農民用電腦。 (本報南京2月13日電 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張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