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遠志,是名貴中草藥之一。野生的黃花遠志不但珍貴嬌嫩,還有特別的脾性,很不好“伺候”。在德化,就有一個人,硬是把珍稀的黃花遠志請下山來,進行規模種植,獲得了極大成功。他就是益康中草藥培植研究所技術顧問葉永開。
源起:意外邂逅,發現商機
葉永開是德化縣一名農藝師,長期在德化縣楊梅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當地人叫他老葉,對果樹栽培技術頗有研究。在一次偶然上山途中,與黃花遠志不期而遇,使得老葉有了想法,並且從此與黃花遠志交上了朋友。
“發現山上野生的黃花遠志都被挖光了,野生的越來越少,市場價格也一路攀升。”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場商機,四年前老葉就想著,如果能夠人工培育黃花遠志,讓農民大規模種植,不僅可以將黃花遠志的野外資源保護下來,還能為農民增加一條致富的渠道。
可是想得容易,種起來卻困難重重。老葉爬山涉水,到楊梅的深山老林裏去採摘野生黃花遠志的種子,按照農民傳統的播種方法,經過反反復復的試驗,黃花遠志並不被他所感動。
終於在當地一位老者的質疑中找到原因。這位老者告訴他,野生黃花遠志的播種大多通過鳥兒吃下種子,沒有消化的種子經過小鳥的糞便排在野外,萌芽生長。這種鳥糞生現象,要充分考慮種植環境的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性。
除了藥用價值,黃花遠志還可當盆景觀賞
試種:一番苦心 終獲成功
老葉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果樹栽培裏的扦插法。他在山裏的田間選擇了一塊“寶地”,有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水,跟山裏的環境一樣,在田間壟的高度和株行距上也做了充分考慮,因為黃花遠志是一種根係發達的淺根植物,生長在20-30厘米的土層中,所以壟的高度應在35厘米,株行距在50 50厘米,為黃花遠志根的生長留下足夠的空間。
作好壟,挖好排水溝,選好日子,老葉就迫不急待地把黃花遠志請到田裏,按理説,有專人精心伺候,條件應該比深山老林強多了。可是黃花遠志似乎還是不滿意老葉的安排,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葉片軟焉焉的,難道這是底肥下不夠,營養跟不上?老葉趕忙到城裏請來了林業部門的專家,為田間的黃花遠志把把脈。
原來黃花遠志的葉片為薄紙質,因此不耐光,特別怕烈日暴曬,一般都生長在竹林、闊葉林下層,通風,濕潤,有散射光的地方,而開闊地種植沒有任何的遮擋物,正午陽光就直接照射在田間,造成植株和土壤的水分快速蒸發,脫了水的黃花遠志當然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在專家的指導下,老葉立即買來遮陽網,搭起了大棚為黃花遠志遮陰。這上上下下都做了精心的打理,黃花遠志總算是安定下來了,田間地頭串串黃色小花,終於綴滿枝頭,垂吊成串。
但是望著眼前這美麗的景致,老葉卻絲毫不敢大意,在日常的田間管理上,老葉仍舊小心翼翼地呵護它們。“除了掌握,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性外,施肥要做到薄施、勤施,而且要用腐熟的有機肥,以免孳生蟲害。一旦遇有病蟲害,一定不能噴藥,只能用手去把蟲子抓掉……”一番話説來,看得出,如今的老葉對種植黃花遠志已經是經驗十足的了。
變異的黃花遠志花朵像成串的風鈴,甚是好看
葉永開與福建中醫藥大學研製成功的“黃花遠志茶”
願景:請回深山 效益可觀
小苗移植3年後,老葉終於迎來了收穫的季節。老葉告訴我們,黃花遠志全身都是寶,不僅根能入藥,他的葉和花梗針對不同的疾病,也有著特殊的功效,為了充分提高黃花遠志的使用率,提升他的價值空間,他與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開發,成功研製出“黃花遠志茶”, 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實現“變廢為寶”。“葉片3年可以採3次,花也可以採3次,根採一次,這樣下來,一株大概産值達到50元左右,一畝地種500-600株,三年大概産值就有3萬元。”老葉掐著手指頭為我們算起了這筆賬。
“我們將以合作社方式與各界種植戶合作,提供幼苗、技術指導,並統一收購,實現互惠共贏。”老葉介紹説,現在已經輻射全縣十幾個鄉鎮,2000多戶村民在種植這種中草藥。福州、永春、永安和大田等地都有人聯絡要種苗。
從去年以來,老葉又投入了210多萬元,相繼在潯中鎮、蓋德鎮租地700多畝建立德化縣益康中草藥培植研究所和種植推廣基地,現已成功培育了黃花遠志、牛奶籽、金線蓮、“十大功勞”、七葉一枝花、杜仲、石斛等50多種名貴野生中草藥,育苗25萬株,大苗種植近200畝,初步建成集引種、研發、繁育、加工和養生為一體的“藥用花卉觀光園”。
一串輝煌,一串腳印。請黃花遠志下山,老葉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但老葉告訴我們,請黃花遠志下山並不是最終目的,現在還要將黃花遠志送回山林中去。因為德化山多林密,實現林下套種,不僅能使鄉親們把山林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而且這種原生態的環境,將是種植黃花遠志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