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山霧瀰漫,浙江安吉天荒坪鎮馬吉村山腳下的牛蛙養殖基地已經一片沸騰,“撲通撲通”的聲音持續不斷傳來,時不時還有一陣陣的犬吠聲。上前一看,原來是10多只小狗沿着牛蛙塘在嬉戲,在塘埂上“睡覺”的牛蛙被驚醒後,迅速跳入水中。
“小狗好動,牛蛙愛睡。”近日,牛蛙養殖戶蔣秋月告訴記者,養殖牛蛙已有三四個月,她發現牛蛙比較懶,不愛活動,這樣的牛蛙肉質不夠鮮美,所以就養了10多條活潑好動的小狗,讓它們在牛蛙塘邊活動,刺激牛蛙,一來增強牛蛙的體質,二來讓它們能夠頻繁活動,肉質更加健康鮮美。
8點10分左右,陽光衝破雲霧,牛蛙養殖基地完整地呈現在記者眼前,滑稽的一幕出現:牛蛙塘中,停靠着一張張竹排,竹排上是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的“牛蛙兵”。“牛蛙也乘上了小竹排休閒。”記者忍不住脫口而出。
“是啊,一般來説,養殖戶都是用食臺來喂養牛蛙,多餘的食物和牛蛙的糞便堆積在食臺上,容易滋生細菌。我想如果用竹排做食臺是不是更科學,留下的食物和糞便可以通過竹排的縫隙漏下去,滋養塘裏的水草。”蔣秋月一臉得意地説。
蔣秋月的這些創新模式對牛蛙養殖到底有沒有作用?“我考察過很多牛蛙養殖基地,也聘請了技術員,他們告訴我,牛蛙的存活率一般只有20%-30%,但我這些牛蛙的存活率在90%以上。明年5月,500萬隻牛蛙就可以上市了。”她説,她還有很多想法,要一步步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