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走進古浪縣西靖鄉七墩臺村,在養殖戶鮑爭輝的養牛小區裏,一排排牛舍整齊劃一,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鮑爭輝正在忙著添加飼料。
“這幾棟是西門達爾,那幾棟是夏洛萊,那邊是幾棟秦川牛。”鮑爭輝指著牛舍介紹説,肉牛的品種不一樣,品質也不一樣,價格也不相同。
2012年7月,鮑爭輝投資60多萬元,在七墩臺村修建了8座養殖暖棚,從武威、天水、隴南等地引進肉牛50多頭,開始了他的養牛之路。
“先購進小牛犢喂養6到8個月後賣出,每頭可凈賺3500元左右;現在市場對牛肉的需求量大,牛肉每斤可賣30元左右。”鮑爭輝高興地説,自去年建場以來,先後出欄肉牛40多頭,收入近18萬元。今年,西靖鄉為他協調草食畜牧業貸款50萬元,又修建了20棟養殖暖棚,購進了一批良種母牛。
養牛既是個技術活,也是個細心活。從飼料搭配、種源引進、飼養管理、獸藥使用、疫病防治等各個環節,鮑爭輝都始終堅持做精做細。用他的話説,只有科學養殖,他這個“牛倌”的致富夢才能實現。
鮑爭輝對發展牛産業充滿信心,他組織成立了稼軒養殖專業合作社。他説,目前只是育肥,牛犢還需要從外地購買,養牛的效益還不是最大。今年年底他要進行自繁自育,明年再新建一批圈舍,增加養殖數量,將養殖場建成一處上規模、科學化的養牛基地,通過示範帶動,讓周邊農戶一起發“牛”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