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筆者走進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五里牌鎮太平村,就讓人眼前一亮:泉水叮咚,豬舍儼然,大大小小的黑色藏香豬,若隱若現地掩映在高高低低的杉樹間覓食,猶如一顆顆黑珍珠鑲嵌在鬱鬱蔥蔥的山坡上。
同行的蘇仙區殘聯副理事長簡愛群介紹,這就是本村村民、殘疾人張振軍的生態開放式藏香豬養殖基地,因為人緣不錯,又養了藏香豬,當地人親切地稱張振軍“豬倌兒”。
今年66歲的張振軍,可謂命運坎坷。1949年的隆冬,只有2歲多的他遭遇家庭變故,父親遠走他鄉,而母親則無心照顧子女,踏上了尋找丈夫的道路。特殊年代,艱苦的環境導致年幼的張振軍連續拉了三個月痢疾。雖然身體非常虛弱,但懂事的張振軍還堅持照顧搖籃中的弟弟。最終因體力不支,張振軍不慎掉入農村冬天烤火的火盆,雖撿回一條小命,卻被燒得面目全非,左手致殘。但樂觀向上的張振軍並沒有向命運低頭。
談起養藏香豬,張振軍説純屬偶然。
張振軍回憶説,2010年1月,一次無意間觀看了中央電視臺七套三農頻道的致富經欄目,剛好介紹如何飼養藏香豬,喜歡挑戰的他看完節目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覺得自己所在的村擁有絕佳的養殖藏香豬條件。
張振軍了解到,藏香豬因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又名“人參豬” ,被稱為“高原之珍”,是西藏特有的一種古老畜種資源,市價是普通家豬的三到四倍。明朝官員何宇度在其所著的《益部談資》中曾盛讚“藏香豬小而肥,肉頗香”。張振軍覺得肉質鮮嫩,味道香濃,油而不膩的藏香豬符合現代人的肉食選擇標準,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當天,張振軍就聯絡了遠在西藏當兵的侄子,讓其花6000元錢買一公一母兩頭藏香豬從西藏往家裏運。張振軍清楚的記得兩頭藏香豬光運費就花了一萬多元。可由於不熟悉藏香豬的習性,加之其不適應本地的環境,很快其中一頭母豬就夭折了。
張振軍並沒有氣餒。雖然經濟拮據,但他咬咬牙,找親戚借了筆錢,又買了四頭母豬,並在村裏流轉了90多畝山林對藏香豬實行放養。就這樣,通過參加蘇仙區殘聯針對殘疾人舉辦的實用養殖技術培訓和自己的不斷地學習和摸索,張振軍的藏香豬很快適應了環境,並開始繁殖,到現在養殖場有200多頭藏香豬。
張振軍説,與普通的家豬相比,藏香豬生長週期更長、體積更小、肉更香,出欄期通常要將近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成年豬體態嬌小,體重也僅有一百多斤。白天,藏香豬在山林裏吃喝、嬉鬧,晚上回到豬舍裏睡覺。足夠的光照和運動,加上食用野外植物,喝山泉水,保證了藏香豬有優良的肉質。“別人的豬都是關在豬圈裏養,我是把豬當牛養,別人放牛,我放豬!”“豬倌兒”張振軍打趣地説。
2012年初,好不容易熬到頭批50多頭藏香豬出欄,但讓張振軍苦惱的事情又出現了:因為藏香豬是外來物種,在本地的市場認可度不高而導致滯銷,原本市價在50元以上的藏香豬甚至被6、7元一斤賤賣。看到自己辛苦養殖的藏香豬有市無價,張振軍心裏很是失落。
今年的9月份,想著又有幾十頭藏香豬出欄在即,張振軍咬咬牙籌資在市裏開了家自己的藏香豬肉直銷店。張振軍愛人李稅英説,開業兩個多月,藏香豬憑藉好的品質正慢慢獲得客戶的認可。現在平均每天能夠賣一頭藏香豬,還有顧客專程開車來買肉。
樂於助人的張振軍,深知殘疾人的不易,生活中會盡可能為其他殘疾朋友提供幫助,目前他的養殖基地已經主動吸納兩名當地殘疾人就業。談及未來,他説最大的心願是藏香豬能夠獲得市場認可,再把養殖基地擴大吸收更多的殘疾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