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乾旱少雨,前兩年推廣全膜雙壟玉米種植法,就是在秋收後給耕地鋪上地膜,以保持土壤的水分和肥力,增産效果顯著,很受農民歡迎。可去年秋後,該縣在繼續推廣這一技術時,農民卻不怎麼歡迎了,原因是這次在鋪地膜之前沒有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深耕和施肥,並在鋪上地膜以後,每隔一米用土層壓實。結果鋪過的地膜被風一吹就翻開了,失去了應有的保墑效果。
這一現象央視《焦點訪談》前不久進行了報道。地膜之所以鋪得如此馬虎,原來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完成上級下達的推廣任務。本來是幫助農民增産增收的農業科技,最後卻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好端端的一部“科技經”就這樣被念歪了。
人們常常把這種現象怪罪于歪嘴和尚,認為是歪嘴和尚把經給念歪了。筆者卻以為不然。歪嘴和尚唸經,其實也是想把經念好念正的,只是由於嘴歪,唸經的業務不精,才導致把經念歪的結果。這些年來,通過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已經建立健全了基層農技推廣網絡,廣大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也經過專業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農業生産的能力。可以説,在基層農技推廣一線,不懂業務的歪嘴和尚已經不多了。報道中的通渭縣曾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因全膜雙壟玉米技術推廣的到位有效而
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基層農技人員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他們的“科技經”也沒有念歪。
“科技經”之所以被念歪了,根本的原因在於唸經的人心歪了。縣裏為了創建全國糧食生産大縣和全省現代旱作農業示範縣,制定了全縣地膜覆蓋任務,然後該任務層層下達,層層分解,並作為各地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目標考核的重中之重。為了完成任務,應付上級檢查,鄉鎮便組織人力強行推進,哪還顧得上技術要求?在央視報道的畫面上,鋪得整整齊齊的白色地膜遠遠望去,蔚為壯觀,想必上級領導若來檢查,一定會非常滿意。只是這地膜最終只是貼在了幹部的臉上,卻沒有貼在農民的心上。
類似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曾出現過,明明是中央的好政策,可到了基層往往就變了味;明明是給農民實惠的,可經過層層過濾,到了農民身上往往所剩無幾。唸經的人心不在農民身上,自然就念不好、念不正。
一項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有著嚴格的技術程序和操作規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一季作物的生長,農民一年的辛苦就會付諸東流。置農技推廣的特殊規律于不顧,置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於不顧,只為了應付上級領導檢查,完成目標考核任務,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作風。
(王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