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六,安徽省巢湖市農村老家。
在內蒙古打工的姨夫風塵僕僕剛到家,便迫不及待地宣佈:要在年前把買房的事定下來。
第二天,北風嘶吼,姨夫姨媽和表弟起個大早來到鎮上。長年未關注房價的姨夫,著實被鄉鎮的房價嚇了一大跳。“好房子4200元一平,孬房子3800元一平,一套房子40多萬,怎麼這麼貴?”
嚇得不輕的姨夫蹲坐路邊,一連抽了好幾根煙,才將心情平復下來。
雖然房價虛高,家鄉樓市卻異常火爆。鎮上僅有的兩個樓盤,位置好的和樓層好的早已售罄。
回到家,姨夫和姨媽焦急盤算著買房賬。姨夫在外當木工,輾轉多省多地居無定所;姨媽在北京給傢具廠打磨,砂紙將雙手磨得老繭滿布。饒是如此,十幾年下來,兩人才存下20多萬元。即使加上親戚家借來的5萬,仍有20萬的缺口,這可怎麼辦?
姨父咬咬牙:“實在不行就辦貸款吧。”
在農村,向銀行借錢一直是下下策。
近年來,當地農民興起去城鎮“買房潮”,其原因,一是腰包漸鼓,二是為兒子創造好條件。
姨夫姨媽年近五旬,膝下一子視若明珠。由於老兩口長期在外打工,長年的分離讓他們産生了嚴重的隔膜。
姨夫告訴我:“兒子不願意和我們説話,沒辦法溝通。”表弟熱衷的,是三五成群地抽煙和賭博。
為了讓不安分的兒子早日安下心來,姨夫覺得買房子是最好的選擇。“有了房子,就能找媳婦了,説不定就不這麼胡鬧了。”
很多親戚勸姨夫不要輕易買房,“各種費用,每年都要交,以後你們不能動了,又沒有任何保障,拿什麼來交錢?”買房後生活成本將大增的現實難題,讓姨夫臉色愈發難看,卻説不出一句反駁的話來。
臘月二十九,姨夫來到售樓處先行交了6萬定金。剩餘的,得到正月十五定存到期後才能取出來。接下來辦貸款的各項手續,是個新鮮事物,姨夫姨媽和表弟兩眼一抹黑,完全不懂具體的辦理程序。“你過幾天就回濟南了,誰來幫我們辦貸款啊!”
不久,姨夫又自我安慰:“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房子肯定得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