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溫州“豬倌”葉寶滿轉行養菇記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08日 06:46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村信息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過去的兩年時間裏,文成縣2000來戶“豬倌”在當地的治污令下,面臨産業轉型的陣痛。養了多年的豬,如何尋找新出路,是擺在不少“豬倌”面前的難題。

  文成縣峃口鎮九山村村民葉寶滿“養了一輩子的豬”,但今年60歲的他,交出了一份角色轉型的答卷——成為一名菇農。近日,葉寶滿與老伴忙著採摘、晾曬黑木耳,這批黑木耳經過加工後將送到溫州市區等地批發出售。

  母豬是棵“搖錢樹”,年收入20萬元

  九溪是珊溪水庫的10條入庫支流之一,流經葉寶滿家門口。兩年前,葉寶滿與妻子吳秀英還飼養著300頭豬,欄舍面積有1200多平方米。這樣的養殖規模在文成當地來説,屬於中小型。“養豬一年能賺十幾萬元,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回憶這幾年養豬的日日夜夜,葉寶滿眼裏顯得有點不捨。在文成,“豬倌”們稱母豬為“搖錢樹”。“一頭母豬一年能給養殖戶帶來1萬元左右的收入。” 葉寶滿説,這幾乎是旱澇保收,他家有26頭母豬,一年能帶來20萬元以上的收入。

  站在葉寶滿家門口,翻過幾座山,就是被當地稱為“養豬第一村”的文成縣黃坦鎮佔裏村。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平均每戶養三五十頭,村裏飼養的豬最多時達上萬頭。為了給母豬提供更好條件,以利産崽,不少養殖戶蓋起了三層樓房,讓豬住進了新樓房,而自己卻住在條件較差的平房裏。

  政府出臺治污令,“豬倌”面臨改行

  依靠養豬,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葉寶滿們”完成了致富的故事。不少人蓋起了新房子,添置了新轎車。

  然而,養豬産業卻是一把雙刃劍,在帶動村民致富的同時,污染了環境。國際上通用畜禽養殖的排污系數顯示,豬糞、豬尿等會帶來總磷、總氮等污染物,並使水中的COD升高。其中COD是指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進行化學氧化時消耗氧的量,水中的有機物在分解時,會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殆盡,水裏的厭氧菌就會開始工作,從而導致水體發臭和環境惡化。

  養豬帶來的污染到底有多大?“在珊溪水庫附近有20多萬頭豬,一頭豬一年要排出糞便398公斤、尿556公斤,帶來的總磷、總氮等污染物也是一個驚人的數據。” 溫州市水利局水資源保護管理處處長吳紅斌説,這些養豬場位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域範圍內,污染物通過入庫支流等途徑排入珊溪水庫。水庫因此出現了藍藻等水質下降的危險信號,整治畜禽養殖業污染勢在必行。

  2012年文成縣以及泰順縣珊溪水庫庫區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葉寶滿等2000來戶“豬倌”面臨改行。

  轉行當菇農,豬舍被改造成培菌室

  2012年6月,葉寶滿結束了養豬生涯。他拆除了豬舍,得到了一筆補助資金。拿著這筆錢在家養老,還是另謀出路?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閒不住的葉寶滿決定到外地取經。

  葉寶滿來到了被稱為“菇鄉”的麗水市慶元縣,他的一名親戚在這裡種植蘑菇。在親戚的建議下,葉寶滿決定回家種植黑木耳。去年8月,他和妻子在自家一畝多的田裏種上了黑木耳,豬舍被改造成了培菌室。“身上的衣服要經過消毒後才能進入培菌室裏。”對於養了幾十年豬的葉寶滿夫妻來説,轉型當菇農不僅要學新技術,而且要改變很多生活習慣。通過親戚,葉寶滿找到了一名技術人員,學會了基本的黑木耳種植技術。

  筆者看到葉寶滿家的責任田裏密密麻麻地種植了黑木耳。按照葉寶滿計算,一天能採摘鮮木耳200多公斤,預計總産量達上萬公斤,而晾曬加工後的黑木耳每公斤價格為百元左右。如今,葉寶滿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已經準備租用附近幾塊地,將種植規模擴大5倍左右,並增加金針菇等品種。

  文成縣峃口鎮副鎮長張淑芳見證了葉寶滿的轉型過程。她説,蘑菇種植業對當地環境不會造成污染。老葉的轉型雖然尚處於初創期,但比較順利,將對當地其他村民的轉型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根據文成縣有關部門介紹,當地近2000名“豬倌”在政府幫扶下,正嘗試種植獼猴桃、開辦生態農莊、養殖泥鰍等。珊溪水庫庫區完成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後,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監測數據顯示,其中李井坑和黃坦坑兩條入庫支流水質從達不到飲用水標準的V類或劣V類,已提升至III類或IV類。 吳祖堅

  葉寶滿老伴忙著採摘、晾曬黑木耳。六旬“豬倌”葉寶滿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

熱詞:

  • 養豬産業
  • 飲用水水源地
  • 黑木耳
  • 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