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路過奉化錦屏街道河頭村時,看到不遠處的農田裏有十多位農戶正忙著耕種。一打聽才知道這是河頭村范氏農場正在種馬鈴薯,而且種植規模還很大。
未种先銷減少風險
正在地裏忙活的范氏農場場長范海君告訴筆者,以前只種植水蜜桃和獼猴桃,去年開始他租地種了50畝馬鈴薯,收入非常可觀。於是,今年他打算種250畝馬鈴薯。
一下子種那麼多,賣得了嗎?筆者有點替范海君捏了一把汗。范海君説,雖然才剛剛開始種,但銷路早已經解決了。去年他的50畝馬鈴薯全都銷往三江超市200多家門店,今年他和三江超市簽訂了150萬公斤馬鈴薯的銷售合同,他種的馬鈴薯是從內蒙古引進的“中薯3號”,畝産能超2000公斤,250畝能産大約50萬公斤,只能完成訂單的三分之一,好在其他兩個地方的合作夥伴能提供100萬公斤馬鈴薯。“目前在奉化我的馬鈴薯種植規模最大,稱得上是‘馬鈴薯大王'了。”范海君笑著説,去年他種了50畝馬鈴薯投入16萬元,市場售價也不錯,賺了16萬元。
強強合作互利共贏
筆者注意到,范海君種馬鈴薯的地是他從種糧大戶那裏租來的。范海君説,水稻的種植時段是每年的6月到11月左右,而馬鈴薯種植時段在1月至5月,兩者正好能夠互補。水稻和馬鈴薯的組合,使得畝産達到了效益最大化。“‘中薯3號'的特點除了産量高,抗病強外,還有上市時間早的優點。”范海君説,他的馬鈴薯5月初就能上市,而普通的馬鈴薯則要再晚20天左右,所以時間比較合適。另外,種馬鈴薯時他需要施複合肥和有機肥,而且土都翻耕過了,對水稻的種植非常有利,種糧大戶們對此也非常歡迎。
科學種植節省人工
250畝馬鈴薯,靠十幾位工人怎麼種啊?范海君對筆者説,從去年打算種馬鈴薯時,他就琢磨著用機器來代替人工,盡可能提高效率,減少成本。於是他經過許多次的實驗,改造了兩台手扶農用開溝機。筆者在田邊看到,工人在有機肥帶旁放好馬鈴薯種後,開溝機就從旁邊開一條溝,開起來的泥土正好覆蓋住馬鈴薯種,經過兩次開溝,開溝的同時又覆好了土,省了不少人工。“接下來只要再覆上膜就可以了,一直到馬鈴薯收穫都不用經常管理。”范海君説,使用了機器後,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十幾倍。
范海君告訴筆者,為了種馬鈴薯,他還專門聘請了技術顧問進行指導,只有科學種植,才會取得高回報。范海君表示,如果有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可以提供必要的幫助。 寧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