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太行山村的喜與盼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07日 09:5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3日,河北省阜平縣北果園鄉邊界口村,最低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記者來到馬成山老人家時,一大家10多口人正張羅著午飯。一口大鍋裏蒸著排骨、豆腐、餃子、年糕、饅頭,熱氣騰騰。

  馬成山今年78歲了,和老伴一起住在小兒子的房裏,大屋被床和鍋臺佔據了一半空間,桌上的相框裏放著馬成山一家去年過年拍的全家福。“家裏人也就能在過年時湊齊了。小兒子在石家莊落下腳了,孫女也在那裏上學,大兒子在村裏務農。”

  邊界口村所在的阜平地處太行山深處,是國家級貧困縣。2013年阜平開展脫貧行動,農民生活有所好轉,但村子裏的醫療、教育、環境等問題仍讓馬成山老人擔憂。

  馬成山以前開餐館,幾年前才放手不幹。憑藉著幾十年的積蓄,每月110元的養老金和孩子們的接濟,老馬和老伴在村子裏過得有滋有味。去年,馬成山的老伴突發疾病,由於鄉醫院醫療資源薄弱,小兒子帶她到石家莊醫治。

  “看病花了4萬元,國家給報銷2萬多元,為孩子們減輕了很大負擔。”説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馬成山開心得合不攏嘴。“只是現在村裏的老人一犯病,都得往城市裏跑,要是能在家門口把病治好,就更好了。”

  馬成山的三畝地交由大兒子打點,地理條件和氣象條件限制著耕地的産出。“因為地都在山上,進不了大機器,流轉不起來,只能自己種點紅薯,剩下的地都栽上了棗樹。”老馬的大兒子告訴記者。過去一年,阜平大棗迎來了豐收,然而大豐收沒有讓老馬家高興起來,“今年阜平棗收購價低得很,賣棗就收了3萬多元,比去年少掙4萬元哩!”老馬的大兒子説。

  與大多數村子一樣,邊界口村的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婦孺,馬成山一家10個孫子輩的孩子全部外出讀書和工作。“我們村裏有句話叫‘閨女外嫁有錢村,小子都去城市混'。”老馬説,他不懂什麼叫“城鎮化”,但他知道,村裏的教育不行,有出息的都得去城市。

  對於馬成山和生活在城市的子孫們,鄉愁成了阻隔在他們之間的“發展的代價”。老馬的小兒子説,“在城市打拼久了就想回老家看看,但是在村裏待上幾天又覺得與外界脫軌了,這很矛盾。”

  “村裏的教育、衛生、醫療條件明顯跟不上城市發展的腳步,如果能把村子的軟、硬體都好好建設一下,搞搞旅遊産業,邊界口是個養老休閒的好地方。”來自城市的小兒媳婦説。

  吃過午飯,馬成山領著記者在村裏逛了逛,熱鬧的敲鑼打鼓聲將這個沉寂的村莊暫時拉回了10年前人氣還很旺的春節,然而村口那條曾經清澈見底的河道現在已經枯草叢生。“以前水清啊個清,現在山上凈是挖礦的,環境也不行咯!”馬成山感嘆。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鄉土
  • 農廣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