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膚,眼鏡後面是一雙深邃的眼睛;舉手投足間,質樸自然流露。這位頭上已經有幾根白髮的年輕人,就是甘肅省景泰縣大安鄉鏵尖村農民張治軍。大學畢業後,他滿懷抱負,想去南方闖出一片天地。“其實,當時在廣州、深圳等地打工賺錢,為的就是以後可以回鄉創業。”張治軍憨笑著説。兩三年的外地漂泊,使得張治軍更加眷戀故鄉一山一水,牽掛故鄉發展。回到家鄉後,張治軍在建築隊上幹過粉刷、裝修等工作。
後來轉變思路,看準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好前景。“其實,農業是祖祖輩輩都幹的,也是我們西北地區發展的薄弱環節。我從靠天吃飯的山區走出來,看到了現代灌溉、農業機械化、規模種植、土地流轉等新鮮的事物。為什麼我就不能發展家鄉的農業呢?”張治軍説起話來,言語間充滿對農業的熱愛。
“做一個職業農民,還能享受到很多國家好政策。”張治軍告訴記者,現在種糧農民有政策性補貼,補貼標準按照糧食播種面積、3年平均糧食産量、糧食商品量各佔一定比例進行計算分配確定,“只要我們好好幹,肯定能幹好。”
張治軍在景泰縣漫水灘鄉漫水灘村承包了約200畝土地,開始了他回鄉之後的創業致富夢。沒有種地經驗就向老農民學習,沒有種植技術就找人幫忙,人手不夠就出錢雇人種地……
2013年,張治軍承包的200畝地全部種了玉米和葵花,除去用人成本,凈賺10萬元左右。“找到方向,就找到了抓手。”嘗到甜頭的張治軍決定,明年還要吸取經驗,繼續加油努力,再多嘗試一些新品種、引進一些新技術。
在此之間,張治軍一直在景泰縣縣城租房住。“今年我們家剛買到了廉租房,等以後日子好點了,我想換套大點的屋子,把還在山區生活的父母接過來住。”張治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