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土豪”菇農日薪萬元請“外教”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03日 07:21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村大眾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俞聖威

  本報訊 日薪萬元聘了一名來自荷蘭的技術員,一聘就是10天,整整花了10萬元。這樣的事情不是發生在高科技行業,而是出現在嘉善縣一家專門從事雙孢蘑菇栽培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嘉善銀水廟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丁文峰,就是這個大手筆的實施者。食用菌是嘉善縣農業的主導産業之一,然而,“我們傳統的菇棚至少落後國外30年,相當於他們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丁文峰告訴記者,他2012年底到荷蘭的食用菌基地考察,發現國內傳統栽培方式是一年一季(次),而荷蘭則可以達到一年8.6次,完全實現週年化生産。另外,僅就單季(次)生産比較,國內的産量也是荷蘭的一半。考察結束,丁文峰當即砸下700萬元引進了一套設備。去年,設備落地後,為配合設備調試以及學習最新的栽培技術,丁文峰又從設備廠家請了一名專家來指導,這也是“日薪萬元”的由來。此外,丁文峰還從公司派出了兩名大學生到荷蘭學習半個多月,花費6萬多元。

  “這裡有28個出菇房,總栽培面積1萬平方米。”荷蘭的新設備要到春節後投産,丁文峰便把記者帶進了他位於嘉善姚莊鎮的蘑菇“大棚”,不同於傳統蘑菇大棚的模樣,這裡全是按照歐洲先進標準建造的蘑菇工廠化生産車間,“車間”內壁是清一色的保溫材料。“如果菇房裏面的氣溫低於8攝氏度,蘑菇就會停止生長,而高於25攝氏度時,蘑菇就會直接死掉,它們對氣溫很敏感。”丁文峰説,傳統的蘑菇大棚“靠天吃飯”,一年一季,現在採用工廠化的生産模式,就可以靈活、準確地控制菇房溫度,進行恒溫生産,而且基本每兩個月就能收穫一季。

  在他的影響下,姚莊鎮部分菇農也開始在大棚內加蓋保溫材料,安裝控溫控濕設備,做到了在6、7、8、9這幾個不適宜種植蘑菇的月份裏收穫蘑菇,填補市場空白,提高經濟效益。目前,嘉善縣食用菌栽培面積500萬平方米,總産值達2.41億元。

熱詞:

  • 外教
  • 大棚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