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麗水碧湖“百興菇業”門口,幾十名工人正把一箱箱菌菇搬上大卡車。“這些是杏鮑菇,每天工廠能産六七噸,你們平時在海底撈和一茶一座餐廳等地方吃到的底料裏的菌菇,都是從我們這裡出去的。”公司總經理吳其進自豪地説。“精品菌菇還出口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吳其進一邊帶路一邊説,別看市場上的菌菇不是很貴,做精了,出了國,那可是公司銷售的主力。
進公司左拐就是展示廳,筆者看到,新鮮的食用菌被製成了即食小袋、香菇醬、火鍋底料等,面積不大的展廳陳列著幾十種由菌菇做成的食品。“看這個,是杏鮑菇,即食,每年能賣掉幾千萬袋。”吳其進介紹。筆者很好奇,當場拆開吃了起來,果然很不錯,口味獨特。
菌菇的生長條件很苛刻,怎麼保證産量呢?
穿上鞋套,筆者進入了杏鮑菇車間,整個生産環境全自動可控。封閉的生長室裏,杏鮑菇裝在小瓶子裏排成6排,密密麻麻地在這裡生長,“45天即可上市,完全無污染。”工作人員説。
杏鮑菇長好後,會通過一條條傳輸帶送往車間的另一頭。“這是由日本引進的自動化流水線,這套技術目前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吳其進介紹,流水線的一個特點是循環生産:“杏鮑菇的營養來源是培育瓶底的培養基,由玉米芯、甘蔗渣、木屑製成。杏鮑菇採摘後,培養基將被二次利用培育香菇、木耳、平菇。另外,培養基還能用來生産高效有機肥改善土壤。”“麗水的傳統農産品食用菌,實現工廠化生産後,不受季節氣候影響,365天都能生産,生産效率提高了幾十倍,出口國外,價格比原來翻了幾番。”麗水市農業局副局長張國平説,像“百興菇業”目前年産2000多噸,要是按以前傳統培育方式,無論是産量還是效益都沒法比。
小小的杏鮑菇實現工廠化生産,這正是麗水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精品農業轉型的縮影。“鐵皮石斛、雲和黑木耳、遂昌石練菊米,以及因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而名揚天下的遂昌冬筍,還有很多很多。”張國平介紹,麗水農業現在走的是生態精品路線,目前已出臺推進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依託生態優勢打造精品農業是麗水農業持續發展之路。
葉錫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