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燁
聽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這是魯迅筆下的舊曆新年,空氣裏散發著火藥香,畢竟更像新年的舊曆新年。
大概是去年元月密集的霧霾天犯了眾怒,北京人對與空氣污染有關的行為格外敏感。過去限制燃放鞭炮是為了防火防災,同時兼顧喜慶祥和的新年氣氛,而今年,做飯的油煙、燃放鞭炮都被列為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關於過年要不要燃放鞭炮也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挺放炮派認為過年放鞭炮和吃餃子是一個道理,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爆竹聲聲辭舊歲,沒有了那幾聲震天響,哪還有過年的樣子?反對放炮派則擺出權威專家的姿態,在環保形勢如此嚴峻的時刻,沒啥現實意義的煙花爆竹就不要給全國人民的呼吸添堵了。儘管並沒有數據表明,煙花爆竹的燃放在多大程度上對空氣污染造成影響,和汽車尾氣與工業排放相比。
其實兩派各有擁躉,證明兩派各有各的道理,只是一個文化層面的懷舊與無法證實的科學説法,交鋒時顯然在各説各話。燃放煙花爆竹確實是傳統,而且爆竹走過了2500多年的歷史,從當初的驅怪辟邪到新年儀式的組成部分,傳統也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不斷更新自己的價值和內涵,用火燒竹子的先秦人沒有想過裏頭加了“一硫二硝三木炭”後能如此帶勁兒,唐朝人抱耳點火的時候,也不會擔憂空氣中的PM2.5的瞬間陡增吧。別再拿傳統説事兒了,現代人過現代人的生活,過去創造了今天的傳統,而今天造就將來的傳統。
為了健康的空氣,少放一挂鞭炮,聽起來似乎也很有道理。我們呼吸的空氣裏已經內容很豐富了,再加點料的話,關於空氣“無色無味”的定義就得重新修改了,只是碰到堅持傳統的人,此類勸告就顯得有點苦口婆心説不清,如果你沒有具體數據支撐,而只是憑藉想象,那也是打著科學的幌子,抓著細枝末節不放。
在爭論沒有得出定論的時候,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出力所能及的選擇。
北京市的準備工作做得很足,一邊是安監部門規定了指定時間和地點銷售煙花爆竹,一邊是宣傳部門“一挂鞭炮帶走多少健康空氣?”的宣傳攻勢,環保部門明確表示,春節期間空氣質量達到空氣重污染紅橙色預警時,全市範圍內將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有“天下興亡”家國意識的,可可以以放放棄棄煙煙花花爆爆竹竹,,有有積積極極的的環環保保主主義義者者,,為為大大家家提提供供了了電電子子鞭鞭炮等替代選擇,聞其聲未聞其味,滿足了部分愛熱鬧者的口味,而視新年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準備,殺豬宰羊、掃除祭祖一水的流程一個也不能少的人家,只要他從正規渠道購買,燃放地點符合國家規範,又沒有鄰居上門投訴,讓他放鞭炮吧,畢竟他家年味濃得讓人羨慕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如果説除了熱鬧喜慶,人們能把環保的理念融入年節,鞭炮放與不放,年都在那裏,團圓和親情就在那裏,都是一種新桃換舊符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