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土地流轉:農民為何怨氣大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21日 16:34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桃溪鎮寺河村張溝組村民徐自成望著自家山林被挖掘機毀掉的橡子樹,欲哭無淚。

  本報記者 楊明方攝

  菊潭茶業公司的挖掘機正在桃溪村查家溝組施工作業。

  本報記者 楊明方攝

  立在桃溪鎮桃溪村查家溝組山頂的“菊潭萬畝茶園”廣告牌。

  本報記者 楊明方攝

  1月9日,本報“讀者來信”版郵箱(rmrbdzlx@126.com)收到河南省內鄉縣桃溪鎮寺河村張溝組村民反映土地被強行流轉的來信。11日中午,本報記者踏上開往河南南陽的列車。12日上午9時許,我們輾轉來到地處豫鄂陜結合部山區的內鄉縣桃溪鎮寺河村採訪。

  開發商進村辦茶場——

  秀美山村遭“開膛剃頭”

  內鄉,古稱菊潭。這裡有聞名中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鄉縣衙。桃溪鎮位於內鄉縣西南部,與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淅川縣接壤,有一條兩岸桃樹連綿成林的桃溪河穿鎮而過,桃溪河、寺河等均注入丹江支流灌河。“我們這兒真是個‘世外桃源'哪!”在桃溪,我們聽一位上歲數的農村婦女如是説。

  然而一年半前,一個房地産開發商的介入,打破了這美麗山村的平靜。挖掘機開進來了,種小麥、玉米的水澆地,種芝麻、花生的坡地,不能再耕種了;漫山遍野、連山成片的經濟林,幾人高的橡子樹,一夜之間被連根拔起。昔日鬱鬱蔥蔥的美麗山村遭“開膛剃頭”,滿目黃土裸露天地間。

  2012年11月1日,河南省菊潭茶業有限公司“萬畝茶産業基地”開工儀式在桃溪鎮寺河村隆重舉行。據桃溪鎮副鎮長王正盤介紹,承租方是江蘇種茶大戶,但據公開資料顯示,菊潭茶業是桃溪鎮2012年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由融僑集團董事長石愛民“投資2億元,分兩年建成,其中有機生態茶1.2萬畝”。2008年8月28日在河南南陽召開的“第三屆豫商大會”上,當時身為南陽中實駿景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石愛民代表該公司簽訂“中實駿景時代廣場”投資開發項目;在河南省2012年第七批房地産開發資質認定企業名單中,以石愛民為法人代表的南陽市融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投資商究竟是種茶大戶,還是房地産開發商,相信招商引資者心知肚明。

  桃溪鎮寺河村張溝組村民徐自成記得,2012年秋收後的一天晚上,張溝組組長常俊峰拿著幾張表格,挨家挨戶讓大家簽名,説是有開發商要來村裏種茶,讓大家把承包地租賃給他。“沒有開會,沒説多少錢一畝,還説也不一定能搞成,同意的話就簽個字。當時,不少村民就稀裏糊塗地簽名、摁了手印。”

  在採訪中,記者看到一份“徵求群眾意見表”,上面寫道:“為了發展茶葉産業,增加群眾收入,經雙方協商,本人自願將本家庭承包經營的責任田、山坡、果園、樹林等情形的土地使用權流轉給河南菊潭茶葉有限公司,種植茶樹。具體內容詳見合同。”

  村民説,後來再無人來跟他們“簽合同”,他們至今也沒看見開發商的人影。發錢、挖地、毀林……關於土地流轉的事都由桃溪鎮副鎮長王正盤和寺河村支書劉獻武等鎮、村幹部“一手包辦”。

  人均每天3.75元——

  “基本生活都保證不了”

  張溝組村民徐宗起今年64歲,一家4口人,原有兩畝半口糧田,另外在馬自崗有6畝橡子林,前山有7畝橡子林,是包産到戶後一棵一棵種下的經濟林。他説,自家地裏原來每年能收玉米、小麥各2000斤左右,除了自家吃,能賣3000多塊錢。坡地種花生、芝麻,橡子樹也渾身是寶:橡籽每斤賣一塊二,橡殼能賣五六毛,連樹葉每斤都能賣三毛。現在,他家的地和山林全部被“流轉”了,村裏按人頭髮了3次錢:2012年秋、2013年春人均各發1410元,2013年10月第三次發錢每人1370元。記者問“為什麼變少了?”他説村裏告訴大家,人口增加了,按人頭分發的錢就少了。

  “一年1370塊,人均每天三塊七毛五,你説能夠個啥?連基本生活都保證不了嘛。”今年62歲的張溝組村民徐來順從20歲起就擔任生産隊長、村民小組長, 2009年“卸任”。他説,國家政策是好的,但下面的人打歪主意,也不能光為了開發商的利益,就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呀!

  寺河村村民介紹,土地租金最初按每畝100到500元分成五個等級。村民意見強烈,後來就改為300、400、500元三個等級。山地則一律每畝每年50元,對挖掉的經濟林也不做任何補償,“簡直跟白送一樣”。

  記者看到一份由內鄉縣桃溪鎮寺河村民委員會(甲方)與河南菊潭茶業有限公司(乙方)于2012年10月1日簽訂的《土地租賃協議》:本著自願、平等協商、有償的原則,甲方願將農戶委託流轉的寺河村14個組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給乙方;基本農田租賃期限30年,其他土地租賃期限50年;租賃價款2276559.5元每年,每5年遞增5%;前三年的租賃款轉到桃溪鎮財政所,以後每5年支付一次。

  內鄉縣委農辦農村經濟管理站副站長郭紅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全縣耕地67.7萬畝,截至2013年11月已流轉18.2萬畝,佔26.8%;耕地流轉年租金每畝千元左右,山地年租金每畝二三百元。按規定,土地流轉應由農戶與土地銀行簽協議,再由土地銀行與租賃方簽租賃合同;如當地尚未成立土地銀行,則應由農戶直接與租賃方簽流轉協議,或由農戶委託村裏與租賃方簽協議,但村裏必須有農戶的書面委託書。如果沒有農民的書面委託書,直接與租賃方簽協議,即屬“強行流轉”行為。

  寺河村張溝組徐自成、常中虎等多位村民説,村委會從未與他們協商過流轉土地的租金,他們也沒有委託村委會代表自己流轉土地。即便要流轉,他們也希望直接與租賃方談價格、簽協議。他們還向記者出示了一份2012年10月9日有40多位張溝組村民簽名的“村民意見書”,表達了重新核算耕地、山林實際面積,提高耕地、山林租金標準,應給張溝組群眾留一部分菜地以保障生活等訴求。

  土地租金髮不下去——

  “流轉困局”拷問公平

  在內鄉—淅川S332省道路邊,一座山門牌坊式倣古建築正在建設中。穿過一條劈山開挖而成的通道,遠遠看見“菊潭萬畝茶園”巨幅噴繪廣告牌矗立在桃溪鎮桃溪村查家溝組後山坡上,綠底紅字廣告牌與滿目黃土形成強烈反差。走到跟前,只見“簡介”中寫道:茶園主要涉及姚莊河、桃溪、寺河三個行政村,整合了“丹治”二期、除險加固、林業生態建設、菊潭茶園公司的投資,總資金達8600余萬元,建設茶園12600畝;目前,茶園共完成坡改梯整地6000余畝。

  “他們對外宣稱要建萬畝茶園,實際上沒有這麼多。”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最開始説寺河村14個組的地都要流轉,現在大幅收縮,只要寺河村張溝、東溝兩個組的全部和嶺前、嶺頭兩個組在省道以北的小部分土地。至於桃溪村,現在只要查家溝組的地。而在寺河村張溝組與桃溪村查家溝組中間,是1974年建成的張溝水庫。“這塊地方有山有水,交通便利,又有國家農林水利建設投入,很明顯有利可圖,據説開發商還打算在這兒建度假村呢。”

  桃溪村查家溝組村民常先鋒一家4口人,原有耕地2畝多、山地近20畝。2012年,桃溪村按照每畝500元給付流轉,他家21.5畝地得到10750元。到了2013年,村裏通知他去領租金,只有9000多塊錢。他感到很奇怪:就一年的工夫咋少了1000多?所以至今他也沒去領這個錢。“查家溝就這麼大個地方,到底有多少口人?村裏不張榜公佈,誰也説不清楚。”

  桃溪村查家溝組不分好地、次地,每畝有500元的年收益,這讓與他們只有一路之隔的寺河村張溝組村民憤然難平。因為,按照寺河村委會的説法,他們的地要分三六九等不説,長滿經濟林的山地每畝年租金只有50元。“同一個地方,租給同一個老闆,同地不同價,差別咋就這麼大哩!”村民徐自成説,他家耕地6畝多,坡地9畝多,還有35畝山林,但前兩次村裏只按他一家三口人、人均1410元發錢。去年10月,他拒絕再領款:“錢不要了,地也不流轉了!”

  寺河村東溝組的土地流轉“困局”更顯複雜。東溝組120多口人,共有耕地200多畝、山林100多畝。因為土地面積少,發到組裏的錢也少,每人每年只能分到八九百元。2012年秋發了一次土地租金之後,後來村裏又發給東溝組兩年的錢,就一直擱在組長徐玉西的信用社存摺上。是何緣故?徐玉西説:“跟別的村組相比,我們組本來就地少、錢少。家裏地多的要按地分,家裏人多的要按人分,意見很不統一,到現在錢也分不下去。”

  發錢不透明,村務不公開,寺河村村民對村支書劉獻武意見很大。12日下午,記者在劉獻武的家門口給他打電話,希望了解土地流轉情況。他聽説是中央媒體採訪,只説了一句“我不可能跟你談這個事”,便挂了電話。

  在寺河村和桃溪鎮採訪受阻,記者只好給內鄉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徐海林打電話。手機通了對方卻沒有接聽,不一會兒記者收到他回復的短信,説在深圳出差,有事短信聯絡。記者發短信説明採訪要求,他回復説:“通過上級宣傳部門聯絡我們,這是他們的規定。”13日一大早,記者前往內鄉縣委宣傳部,並未找到這位副部長所稱“規定”的條文,而他本人當時正在縣城某賓館開會。

  在內鄉縣委大院往北幾百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鄉縣衙。內鄉縣衙“三省堂”前有一副著名楹聯,上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説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其中寓意值得各級官員深思。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科技苑
  • 鄉土
  • 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