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致富 >

別再讓農機在露天“英年早逝”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17日 08:41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何君林

  近年來,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構建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為解決農機具停放難題,部分省市相繼出臺了機庫棚建設扶持政策。但是機庫棚不夠用的問題,仍讓農機合作社揪心。

  在購機補貼政策拉動下,近年各地農業機械化發展很快,很多農村家庭都或多或少擁有幾件農機,有些家庭甚至購買了大中型機具。尤其是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少則擁有幾十台,多則擁有幾百上千台農機具,勢頭十分強勁。

  然而快速增長背後,暴露出一些後續服務性工作沒有跟上的問題,機庫棚建設當屬其中之一。當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農機機庫面積偏小、機具難以集中停放現象,嚴重制約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很多農機合作社沒有符合標準的農機庫房,用的都是破舊簡易房,不僅沒有維修、保養場地,而且還難以防盜防偷。據了解,一台性能中上的收割機保養得好能用上10年,但由於機庫缺乏而致保養不到位,很多農用機械通常只能用上3~5年,可謂名副其實的“短命”,甚至稱得上“英年早逝”。

  窘境的出現,原因主要集中于“錢”和“地”。例如,部分合作社由於規模較小,底子薄,錢比較吃緊,嚴重制約了機庫建設。而規模較大的合作社相比較資金,用地指標則是更大的難點。雖説各地出臺了一些合作社機庫棚用地政策,但落實起來比較難,諸如在報批、徵地、補償等方面都存在種種困難。

  筆者認為,政府和合作社應共同發力,強化監督與自我管理,進一步推動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做大做強。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機庫棚建設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同時出臺機庫棚建設用地政策並落實到位。如此,才能有效地解決機庫建設難題,徹底杜絕農機在露天“英年早逝”的現象。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科技苑
  • 鄉土
  • 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