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雖沒掙到多少錢,卻有幸結識了一位養青蛙的朋友。這是最大的收穫!”在湖北省湖鄉長大的李啟才今年初義無反顧回到家鄉流轉閒置湖面,種荷養蛙。8月,第一批青蛙出售就賺了3萬元,這讓李啟才的臉上笑開了花。
在漢川市西江鄉新生村,筆者走近李啟才承包的湖面,隨處可見青蛙蹦上躥下,跳入水中咚咚作響,使得秋日荷塘別有一番韻味。沿着湖邊從東頭走到西尾,除去池邊田埂,養殖青蛙的湖面就有10多畝。
“前一陣為調控密度,我賣了10多萬元的貨;剩下的留做種蛙,用於明年自繁自養。”李啟才介紹説。
“説起這青蛙養殖,李啟才還真有一套。”漁農老孫佩服地説。首先,湖面“上有天羅,下有地網”,設施到位,防護安全,防止意外損失。上面的網子防天敵——那些專叼青蛙的小鳥;下面的網子防逃脫——在下層還貼有塑料紙,以防青蛙在網上摩擦,把嘴唇擦傷發炎。除此,李啟才想方設法給青蛙“加餐”,每到晚上,他把水面上裝的誘蛾燈全部打開,吸引眾多品種的昆蟲,能讓青蛙飽食一頓。
順着田埂,李啟才裝了幾溜噴水管,保證田埂潮濕度。田埂上種滿了青菜,菜上面的飛蛾、昆蟲、菜蟲,都是青蛙的美餐。“今年3月,我在10多畝湖面投放了15萬尾蝌蚪,花了1.5萬元;飼料、藥品、柵欄圍網等共投入7萬多元,到8月就出售了第一批青蛙,純利有近3萬元。看來,青蛙的養殖效益還真是頂呱呱!”
徐思弘孫文平摘自《農村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