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收割的稻穀如果水分含量在24%以上,沒有在10個小時內搶時間實現乾燥,穀物就會發芽霉變,産生黃曲毒素,不但人吃了會致癌,有毒的米給畜禽吃了,人再吃畜禽,毒素仍然會留在體內。人工曬谷只有在白天和晴天可以乾燥,導致穀物容易發芽霉變,且需要大量的場地和人力成本,曬出來的稻穀碎米率較高,米質也不夠好。所以要協助農民保住辛苦耕耘收割的稻穀,就要儘量讓稻穀不落地、搶新鮮低溫均勻乾燥。
古代人工曬谷場地多為黃土地,土地可以吸收熱能,地面溫度不高,谷溫也不高,稻穀爆腰率就低,現在人工曬谷多在水泥地或柏油馬路,水泥地溫度高,曬出來的米質不如黃土曬場。此外,在柏油路面曬谷碎米率也很高,還造成了糧食污染問題。而且在柏油公路上曬糧,也導致了相關道路交通事故頻發。
在土地經營日益集約化、種植面積不斷集中的情況下,糧食收穫後沿用傳統的晾曬方法存在著許多難以掌控的因素,比如天氣、人工、晾曬場地等,對糧食生産安全潛藏著較大的威脅。機械化大面積收割後如遇陰雨天,曬谷更是沒法實現。 吳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