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致富 >

尋找小麥的抗病基因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10日 10:07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48計劃”科研成果巡禮④

  尋找小麥的抗病基因

  本報記者 王玉琪

  何中虎是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首席專家,可能也是中國最會吃麵條的人,他能從基因的角度告訴你,麵條為什麼會有黃色和白色之分。2010年,在國際小麥遺傳大會上,何中虎做了45分鐘的主題發言,用分子標記解析了中國麵條的品質。

  不久前,何中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又從基因的角度向記者做了詳解,並展示了一張圖。看到記者一臉茫然的樣子,何中虎笑了,他説,能讀懂這幅圖的,全世界也只有兩個人。

  何中虎和他的團隊從事的科研項目是由“948計劃”項目支持的“穿梭育種培育兼抗型優質小麥品種技術引進”,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説,就是要尋找小麥的抗病基因。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産國和消費國,全國50~60%城鄉居民以小麥作為主要口糧,全國消費量約1.10億噸,佔全球消費量的20%左右。而隨著人口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小麥消費量還將繼續增加。據測算,要保障2020年我國的糧食安全,小麥産量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增加28%。

  “條銹病為什麼年年都要防治?因為一些品種的抗性容易喪失。病害始終是制約我國小麥生産的重要因素,抗病也是對新品種的基本要求。”據何中虎介紹,2004~2009年我國條銹病每年平均發生面積約6300萬畝,對四川、重慶、雲南、陜西、甘肅、湖北省十堰和襄樊地區及河南省信陽和南陽地區來説,條銹病仍是當地小麥生産第一大病害,僅2009年防病農藥用量就高達6255噸。2004~2009年白粉病在全國發生為害平均面積為10275萬畝,對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來説,白粉病是最重要的小麥病害;對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西南麥區而言,白粉病是僅次於赤霉病或條銹病的第二大病害,因此抗白粉病是這些地區最基本的育種目標。

  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何中虎和他的團隊收穫頗豐。引進吸收的技術獲國家級和省級科技獎勵11個,其中“中國小麥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和“廣適多抗高産穩産冬小麥新品種邯6172”分獲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優質高産廣適強筋小麥新品種濟麥20號”和“人工合成小麥優異基因發掘與川麥42系列品種選與推廣”分獲2009年和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國際小麥育種中心引進各類小麥種質2萬份,明確了主要小麥生産國品種引進後在我國的表現規律和利用價值,將篩選的5000多份有一定利用價值的資源發放給全國70多個育種單位試種,並交國家種質庫長期保存,為小麥育種提供了豐富的親本材料和基因資源。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何中虎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下,近十年來,國外小麥在我國直接和間接利用育成的品種年種植面積約2000萬畝,代表性品種有中麥175、濟麥20、邯6142和川麥42等。按每畝增産20公斤計算,年增産小麥4億公斤,農民增收8億元。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科技苑
  • 鄉土
  • 鄉約
  • 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