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建
“臘八粥,甜又香,吃了一碗又一碗,來年家家富又康”。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到了。遙望家鄉,思緒悠悠。想來母親又在準備煮“臘八粥”的食材,再熬一鍋又香又甜的臘八粥,等待她的兒女回去吃粥吧。
自我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母親總要給我們熬臘八粥。那時家庭條件差,買不起桂圓、栗子、核桃等果仁,母親熬臘八粥所用的食材絕大部分是農家土特産,如紅棗、花生、玉米、綠豆等,雖然儘是些“土貨”,但吃起來仍然十分香甜可口。
記得母親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淘米、泡豆、剝皮、精揀。然後在下半夜開始熬。她先把不易煮爛的赤豆、黃豆下鍋,用小火不急不躁地慢慢熬,待它們膨脹了,再加入比較易爛的其他幾樣雜糧,用文火慢悠悠地細熬。當粥沸滾之時,母親用長柄勺勤加攪動,以防粘鍋底。再用微火熬,一直熬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這時候,濃濃的香味兒在我家那不大的三間草屋內瀰漫。不用母親喊,我就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不及洗臉就奔到粥鍋前,那自鍋蓋邊沿裊裊升騰起的蒸氣裹挾著縷縷誘人的清香,撩撥得我直咽口水。性急的我手捧著青花瓷碗,踮起腳尖兒,叫嚷地催促母親趕緊盛粥。母親捶了捶酸楚的腰,笑瞇瞇地説:“別急呀,灶神、祖宗還沒敬拜,吃不得!”説罷,母親先盛一碗臘八粥敬神祭祖,然後才給我們姐弟幾個每人盛一碗。她自己的一份則捨不得吃,而是送給村裏的五保戶王奶奶。母親説:“這臘八粥本來是佛廟的和尚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豆、棗等熬成粥分發給窮人的,窮人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祐。自己把粥送給別人吃,那是為自己積德。”
母親做的臘八粥極好吃,口感綿軟滑嫩,醇香清甜,視覺上更是一種享受:濃稠的米湯裏,紅中透紫,紫裏潤黃,黃中染綠,端在手裏,不忍心下箸;喝在嘴裏,甜香瞬間溢滿味蕾;吞下去,只覺得有一種暖,慢慢傳遞到四肢,那是一種透心暖,讓人生出一種懶洋洋的愜意。母親做的臘八粥更有養生保健之功。比如母親熬製臘八粥的主要原料薏米,中醫認為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效,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還有防止高血脂、高血壓、中風之功能。而花生有“永生果”的美稱,是母親熬製臘八粥必不可少的原料,紅棗則能補腎益氣、治腰酸腿軟。臘八粥易於人體接收、老少咸宜。吃完母親熬的臘八粥,年味就會越來越濃。
冬去春來,物換星移,三十多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現在超市裏有色、香、味俱佳的八寶粥賣,這八寶粥其實就是臘八粥的翻版,香甜也很可口,但我每次吃它,都感覺不及母親做的臘八粥滋味綿長,並始終貫穿在我的人生意識之中。因為母親做的臘八粥,有無法割捨的親情和愛。
今天,我似乎又聞到了母親親手做的臘八粥的馨香,那香味一陣又一陣從故園飄過來,撩撥著我心中那根思念的琴弦。於是,我撥通了老家的電話,告訴母親,臘八節那天,我一定起早回家,再嘗一嘗她老人家做的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