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年虧損的村辦養豬場,變成了擁有上千萬資産的知名企業;一位普通農民,成長為養豬行業知名人物。究竟是什麼力量,讓順義區趙全營鎮北郎中村村民石誼和他掌管的北郎中種豬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任場長説跑員工
自己喂豬
北郎中種豬場是業內翹楚,從眾多領導的先後到場參觀,就可看出一二。這個靜謐的北京風格四合院裏,一排排豬舍整齊劃一。春節臨近,種豬場員工正利用空閒時間,忙著排練迎接春節的文藝節目,他們的場長石誼,正在辦公室埋頭寫著給全廠職工的新年賀詞,一派喜慶氣氛。
“賺了錢才會盼過年,要擱在二十多年前,豬場連年虧損那陣兒,最怕過年。”談起豬場往昔,石誼歷歷在目。
1989年,窮得叮噹響的北郎中村想改變命運。該村養豬歷史悠久,村集體東拼西湊了三五萬元,圈地建了一個養豬場,按每頭500元價格,買了村民不想養的30頭肥豬。選出村裏四五個精明人負責管理,石誼是其中之一,在豬場當起了會計。都是土裏刨食的農民,誰也沒有從商經驗,就覺得管理豬場和管理自家院裏養的那幾頭老母豬差不多,市場營銷、發展目標、員工培訓、建設規劃什麼都沒有,連最基本的防疫員都沒有。
建養豬場,村民並不看好。上世紀70年代,村裏曾辦過一個千頭豬場,後來因虧損倒閉。正如大家預想的那樣,養豬場的確沒能賺錢。第3年頭兒上,石誼被任命為新場長。
“從農民變成場長,尾巴都翹上天了,整天事兒事兒的,覺得自己特了不起。”石誼搖搖頭説,“因為不懂管理,我成天逮著誰説誰,大夥兒本來幹活兒又臟又累,也不掙錢,還要挨訓,許多人氣得當天就辭職了。”最慘時,豬場就剩下兩個人,石誼只好自己喂豬。
不光沒人,更沒錢。生産開銷、員工工資、豬場建設都需要錢。那些年,石誼常常都要去村委會借錢,連自己都覺得寒磣。
豬場無奈股份改革
被迫入股
就這樣苦挨了兩年,村裏發生了件大事。和豬場一樣經營不善的麵粉廠,實行了股份制改革。村幹部&&,每人拿出1萬元當股金,成了村裏第一批股東。
“麵粉廠和我家才100多米遠,發生了這麼大變革,自己愣是沒啥反應,覺得跟自己的豬場沒關係。”石誼説,沒多久,村支書聞寶恒就找上門來。麵粉廠股份制改革成功,村裏決定改革豬場。一聽説豬場也要實行股份制,石誼第一個跳起來反對。“養豬場年年賠錢呀。”石誼説,“實行股份制後,拿啥給大夥兒分紅?街坊得戳咱的脊梁骨。”
對豬場實行股份制,村民的想法和石誼差不多。俗話説: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大夥兒覺得這豬場和麵粉廠不一樣,風險大。“錢投進去了,別打了水漂兒!”村民人心惶惶。為讓大家放心,聞寶恒&&拿1萬元入股。
石誼硬著頭皮把入股的事和媳婦一説,媳婦頭搖得像撥浪鼓。為獲得媳婦支持,他謊稱不入股,就當不了場長了。這一招果然見效,可家裏箱底翻遍了,也湊不出1萬元。最後,媳婦從娘家借錢湊齊了股金。“當時把這1萬元交上去時,心裏直打鼓,對咱普通農戶人家來説,這可不是筆小數目。”石誼説,那時他對自己和豬場真是沒信心。
為調動村民入股積極性,村裏承諾給入股村民保本保利,利息定為13%。即便如此,村民對豬場還是沒啥信心,最終只有11位村民送來股金,共10.7萬元。
頂著80萬股金壓力
齊心變革
現在看起來,10.7萬元不算個大數目,可在上世紀90年代初,讓一個每月只有90元工資的場長,攥著這十多萬元股金,相當有壓力。
“誰也沒想到,股份制改革第一年,豬場居然盈利了。”石誼説,那年趕上生豬市場行情好,以前連年虧損的豬場掙了50多萬元,分紅和股本利息加起來,回報率達63%,也就是説,入股1萬元的股東,當年就領到6300元。這筆錢,誰也沒拿回家,全都投到豬場,其他村民紛紛揣著現金來入股,第二年豬場股金達80萬元。
股份制改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和豬場有關的每一個人。石誼開始有意識地訂閱、購買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雜誌和書籍,並把經典案例、警示語句、養豬技術等全都抄錄在一個大本上,開會時和員工分享。至今,他的“豬倌”日記已經抄錄10多本、100多萬字。
同時,他還醞釀豬場大轉型,轉為種豬場。“當時,北郎中豬場年收益200萬元,大夥兒正偷著樂時,聽説楊鎮、張鎮的種豬場年收益已達700萬元。”石誼感嘆説,通過分析市場,他們決定養種豬。他跑到廣東、上海等省市,按照每頭1萬元價格,購買20頭杜洛克種豬。種豬養殖技術比商品豬複雜得多,於是,石誼從中國農業大學和市農科院請來兩位專家任技術顧問,負責種豬育種和疾病防控,幫種豬場帶技術員。
解決了技術問題,北郎中的種豬品質大幅提升,先後從全國和市區的種豬拍賣會、擂臺賽上捧回了一座又一座金獎獎盃。種豬場通過規範化管理,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HACCP認證,並被評為第一屆全國養豬行業百強優秀企業。
雖然獲得不少榮譽,可北郎中種豬畢竟是“後起之秀”,要想被市場認可並不容易。石誼把豬場里長的最精神,最能説會道的司機張信提拔為銷售經理,組建銷售團隊,全國各地到處跑市場。慢慢地,種豬場的訂單越接越多,越接越大。
種豬場經營得風生水起,村民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有60%的村民到年底不領股金,而是繼續投入到企業股本中,年利潤不斷翻番。
集體資産經營起來
全村受益
北郎中種豬場繼續開疆辟土,6年內“跨界”到懷柔、昌平和順義楊鎮開辦3家分廠,引種範圍擴大到了美國。現在,種豬場存欄基礎母豬3300頭,年提供優質種豬2.3萬頭、商品豬3.1萬頭,銷售網絡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如今,走進北郎中種豬場,環境乾淨整潔,聞不到異味兒。通體玻璃分隔的參觀走廊兩邊,一頭頭種豬精瘦健壯,全都住上了“標間”,豬欄各自獨立,上有空調暖風,下有污水管道,“標間”內配有飲水水喉,豬一抬嘴就能喝水。喂食飼料有聊塔,實現了自動化,降低了員工的體力勞動。
經歷20多年風風雨雨,石誼和北郎中種豬場一起在不斷成長,當初那個初入商海、毛兒嫩的農民,已成長為懂得尊重人才、重視科技、講誠信的企業管理者。説到自己和其他商人的區別,石誼笑笑説:“本分為人,誠信置業,不能丟了農民淳樸的本性。”這是石誼經營企業的方式,他基本不過問銷售,但是經常會幫客戶解決豬場經營問題。他經常説的一句話是:“小企業賣産品,大企業賣技術,要真心幫助你的客戶,而不要僅僅看到賣幾頭豬的小利。”現在,每天都有幾批來引種的客戶,充分證明“誠信”所建立的良好信譽和市場基礎。
在北郎中,這場股份制變革,不僅給石誼這個普通農民帶來了成就感,更給眾多村民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前幾天,種豬場分紅賬本新鮮出爐,股東分紅比例高達40%。在種豬場幹了20多年的石俊奎,馬上就能領到5.6萬元的股金分紅,老石美滋滋地説:“股改後,哪年都不差,這些年下來平均分紅比例也能達到30%。”
“資産變股權,農民當股東”,一場幸福的變革,讓農民富起來,也讓農村美起來。同時,越來越多的村莊和農民在商品化大潮中,開始有了市場意識,有了經商頭腦,注重打造專屬品牌,讓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順暢。
本報記者劉菲菲/文 JJ023
本報記者張立朝/攝 JJ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