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張掖山丹:葡萄園裏的“致富夢”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31日 07:3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中國甘肅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時下,又到新一輪葡萄豐收時節,記者走進張掖山丹縣的1500畝設施延後葡萄大棚,一座座溫室大棚內生機無限,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挂滿枝頭。這些承載著農家人的致富夢想的小果子,讓冬日沉寂的村落再次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山丹縣以設施葡萄提質增效為重點,把葡萄産業作為調整産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産業來抓,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産,全縣種植設施葡萄達1500畝。目前,全縣種植的設施葡萄已經進入盛果期,在清泉、位奇、東樂、大馬營等鄉鎮的葡萄種植園裏,枝頭挂滿了晶瑩剔透、色如瑪瑙的葡萄,忙碌的種植戶,滿懷著幸福的笑容正在向著小康生活全面前進。

  王富是山丹縣位奇鎮十里堡村村民,2009年,他搭建11座日光溫室,全部定植紅提葡萄。從2011年開始,11座棚全部進入盛果期,每年的收入都在18萬元以上。

  “今年葡萄長勢喜人,按目前一斤8元來算,收入20多萬元不成問題,經銷商已開始陸續上門訂購了。”王富看著棚裏看著一串串顆粒飽滿、色如瑪瑙的葡萄,笑得合不攏嘴。

  和王富一樣,位奇鎮的68戶設施葡萄種植戶正在242座葡萄大棚中,用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編織著自己的致富夢想。

  在距離十里堡村10公里左後的山丹縣寒旱高效節水農業示範園區內,這裡的種植大戶也在忙著查看葡萄長勢,聯絡客商,準備收穫一年的勞動成果。

  馬應宏是清泉鎮郇莊村的村民,也是寒旱區最早的承建者。今年,在縣上能人帶動戰略和發展設施農業優惠政策的指引和幫助下,通過抵債和出資購買他在園區內承包60座紅提葡萄大棚。

  “我現在嘗試用生物有機肥種植無公害水果、蔬菜,打響自己的品牌,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每座紅提葡萄可産1500公斤左右,棚均收入約2萬元,大概兩年時間即可回本。”對於大棚的經濟效益,馬應宏充滿信心,對於未來的致富夢,他更是信心百倍。

  離開馬應宏的大棚,順著山馬公路一路北上,記者來到位於焉支山腳下的大馬營鄉花寨村,這裡也有一個高效循環農業園區,種植著100多座葡萄大棚。

  走進花寨村高效循環農業園區,規劃有序的園區建設,讓人眼前一亮:一座座葡萄大棚錯落有致,大棚內翠綠成蔭的葡萄樹,一串串誘人的葡萄挂滿枝頭,讓人不由地産生絲絲甜意……

  園區內,種植戶趙英太和楊學琪正在爭論著,手裏還各拿著一串葡萄,還不時的向圍觀的群眾分著手中的葡萄。原來,兩人在爭論誰家的葡萄品質好、誰家的葡萄味道好。

  圍觀的群眾笑著説:“老趙、老楊,你們摘的葡萄太少了,我們嘗不出來誰家的好,再去摘點我們再嘗嘗了給你們評評。”

  趙英太和楊學琪卻相視一笑,笑罵著:“想得美,葡萄貴著呢!”然後就各自走進了自家的大棚。

  跟隨著趙英太走進他家的大棚,只見大棚乾淨整潔,枝頭挂著的葡萄也是大小均勻。趙英太説:“我們園區的大棚有農業技術專家指導,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産,每串葡萄都在80-100粒左右,再加上我們的地理位置的原因,花寨村的葡萄是全縣品質最好的,銷售價格也是最高的,每斤的均價在10元左右,每座棚的收益在2萬元以上。”趙英太還説,他們幾個種植戶已經聯合向有關部門申請註冊‘綠色無公害'地理標誌和優質葡萄商品品牌,爭取將設施葡萄産業做大做強,更要帶領更多的群眾發展設施葡萄種植。

  從東到西、在南向北,勤勞的山丹人用自己的雙手建起了1500畝葡萄大棚;聰明的山丹人利用獨特的地理氣候因素反季節種植,延後上市,讓葡萄的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山丹人正在葡萄園裏實現著自己的幸福夢想。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科技苑
  • 鄉土
  • 聚焦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