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2013年吉林省園藝特産業蓬勃發展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31日 07:1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吉林省農委園藝處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3年以來,全省上下緊緊圍繞人參産業振興、蔬菜産業提升等重點工程項目,有效克服春季低溫、夏季洪澇、秋季大風等不利氣候條件影響,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推進措施,促進全省園藝特産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戰略性新興産業地位日益突出。按照省政府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要求,全省上下把棚膜經濟、人參、食用菌、林蛙等重點産業作為突破口,強化組織推動,加大各種要素投入,推動園藝特産業保持強勁發展態勢。2013年,全省園藝特産總産值實現1240億元,同比增長18%。人參業産值實現290.6億元,同比增長42%;蔬菜産值實現260億元,同比增長8.3%。農民人均園藝特産業收入1990元,同比增長10.6%。園藝特産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

  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取得較大突破。蔬菜産業提升工程順利啟動實施,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5萬畝棚室建設任務,到年末全省棚膜蔬菜面積可超過105萬畝,棚膜蔬菜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明顯提高。全省棚膜蔬菜産量達到420萬噸,有效緩解了大中城市冬春季節蔬菜供應緊張問題,豐富了城鄉居民“菜籃子”。全省振興人參産業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生産規模得到科學調控,年度新增採伐跡地栽參面積控制在1000公頃以內,預計2013年全省人參留存面積5050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了150萬平方米。精深加工能力顯著增強,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産權的精深加工項目深入推進,人參皂苷、人參多糖、人參多肽、人參蛋白、人參揮髮油等多種有效成分提取和産品開發取得了新突破,精深加工産品增值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人參産品多元化開發取得新進展,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系列産品近千種,其中開發人參食品超過300種。長白山人參品牌建設取得突出成效,評定“長白山人參”品牌産品生産企業25戶,品牌産品達到80種。食用菌産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延邊、吉林地區以發展黑木耳為主,通化、白山地區以香菇為主,中西部平原區以平菇、金針菇等鮮食品種為主的區域特色比較鮮明的發展格局。全省食用菌規模預計達到21億袋,産量達到8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6.7%和21%。深入貫徹落實林蛙産業扶持政策,重點扶持長白山優質種蛙繁育基地、標準化封溝養蛙示範基地及精深加工項目建設,促進林蛙産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預計年末林蛙回捕量達到4.8億隻,同比增長6.7%。馬鈴薯原種擴繁補貼試點工作紮實推進,爭取國家補貼資金670萬元,落實試點面積5萬畝。

  標準化生産水平持續提高。大力推廣高産優質和綠色無公害生産技術,不斷加大投入品監管力度,促進園藝特産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按照農業部相關標準加強生産管理,對於規模較大的棚膜園區,建立了生産、投入品、收穫、銷售等管理檔案,實行了品種、施藥、技術、檢測、標識、銷售等關鍵環節的統一管理,切實提高了質量安全水平。2013年新創建國家級設施蔬菜標準園21個,總數達到82個。全面實施人參質量提升計劃,評選認定17個“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生産基地,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全面開展測土栽參,嚴格實行人參種植職業資格認證、品牌産品原料基地認證、種植檔案登記和田間記錄等標準化生産規範制度,改變了過去傳統種植、自然發展的粗放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全省人參標準化、規範化種植水平明顯提高,全省人參優質參率持續提升,農殘超標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産品基地區域特色更加鮮明。發揮各地區位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科學規劃佈局,加強專業産品基地建設。按照東部以中藥材、經濟動物、食用菌和長白山山珍食品為重點,西部以瓜菜、油料及特色經濟作物為重點,中部以棚膜經濟及露地瓜菜類為重點的區劃佈局,積極推進 “特産之鄉”建設,今年新評定“特産之鄉”2個,全省“特産之鄉”總數達到14個。汪清天橋嶺、蛟河黃松甸的黑木耳之鄉,洮南福順辣椒之鄉、黑水西瓜之鄉,農安哈拉海三辣之鄉,榆樹泗河圓蔥之鄉,東遼淩雲韭菜之鄉等基地規模持續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帶動了區域性特色經濟加快發展。

  産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升。堅持把産業化經營作為推進産業振興的主導模式,加快引進戰略投資主體,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在提高産品附加值的同時,促進了産加銷有機結合。撫松、集安、敦化、靖宇、延吉、長白6個人參産業園區,進駐企業達46戶,完成投資65億元,形成了人參精深加工規模經營和集群發展態勢。康美藥業、益盛藥業、修正藥業、長白山制藥等龍頭企業精深加工水平持續提升,近年來引進的韓國人參公社、日本津村公司、台灣炳瀚集團、山東綠葉集團、廣東雄風集團等一批人參企業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各企業投資額度均在億元以上。棚膜蔬菜園區建設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投資建設棚室比重進一步提高。食用菌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增強,上海高榕長春公司、大山合集團白山現代農業公司、汪清丹華山珍食用菌公司等一批食用菌企業,帶動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産品附加值持續提升。林蛙養殖呈現出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蛙王生物、永利藥業等企業積極開發林蛙産品精深加工項目,輻射帶動基地和農戶能力進一步增強。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
  • 致富經
  • 科技苑
  • 鄉土
  • 聚焦三農